重高老师很看好“草根”力量的加入
“加入社会人士的出题,会不会更灵活了,对孩子来说更难了吧?”杭城一重高二年级学生家长陈女士有点担忧。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几个重高家长的态度几乎一致:高考会更灵活,担心孩子能否招架得住。
“题目会创新吧,或者出题想法和类别都会有变化?”杭高高二学生陈泽洲说,如果平时一直只知道做题的同学,肯定会有点难以应对。
虽然家长们有担忧,但高中老师却对此举很看好。杭二中校长叶翠微认为,省考试院的这个做法,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对学生和教学来说都是好事,能督促学生在学习中更重视过程,改变只为题目而练的做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杭高教务处副主任许涛,目前教高三语文,他很赞同这样的做法。“虽然高考命题组由来自高校和重高的优秀老师组成,但也缺少来自基层社会的经历,在出题上难免会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例如曾有一年的高考语文卷中的诗词鉴赏题,出的题目跟高中的学习重点有脱节。如果有社会人士的想法加入,出题者不再只是部分专家,可以帮助避免这个情况的出现,将有更多鲜活的来自生活中的信息出现在试题中,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选题到成型出题没那么简单
一位有历史专长的楼先生说,如果他出题,会出历史方面的题,“找来某位皇帝的书画,让学生辨认,或许就把学生考住了!”楼先生说,如果出了这样的题或许学生会觉得偏了,但事实上,我国的学生普遍把文字学好了,但在图像上是缺失的。
“出考题很难的!”昨晚,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唐晓武听到这个消息后说,就像上个月竺可桢学院进行的新生测试,出题过程就是一个“纠结”的过程。“比如看似简单的一个‘番茄炒蛋怎么炒”这个题目,出题经过是很曲折的。”唐晓武说,最初想到的是做“回锅肉”,但考虑到难度太大,而且还会有争议,比如杭州的回锅肉是9月5日的肉今天做菜,四川的回锅肉是当天的肉回锅炒(考生来自全国各地,所以要考虑各个地方的做法)。
最终决定是番茄炒蛋。“题目选定了,再来确定给分标准,还亲自到食堂看厨师做菜。”唐晓武说,这道题目从选题思路到确定标准,再到最后成型,有10多位老师花了近一年时间,“要让社会人士来出高考题,难度不小。”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