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考,就能吃商品粮了”
讲述人:程韬光(1986年考生)
程韬光,河南邓州人,郑州市作协副主席。在1986年的高考中,他考上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那时候考上大学,意味着“干部身份”,“商品粮户口”,意味着“铁饭碗”。在程韬光看来,那是一个背负着整个家庭命运去奋斗的年代。高考,完全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1986年的七月六日,天气闷热。带着险些被高考预选淘汰的恐惧,我随着正式参加高考的学子来到邓州县城。黄昏的街道两边坐着乘凉的老人,一位慈祥的奶奶看着我们一群来自乡下中学的孩子,起身笑着说:“好好考,过几天你们就能吃商品粮了”。我走在前面,就应声:“那就成城里人了?”奶奶说:“是呀!你爹妈没给说?”
我低下头,便想起母亲为我进城参加高考在村里借钱的事,竟不由地哭了。带队的周老师走过来,板着脸说:“咋?没进考场就吓成这样?”我摇头,低声说:“不是,我爹昨日送我,对我交代,一定要考上大学,要不然一个左撇子在农村,将来连媳妇也找不来!”周老师愣了片刻,笑了:“啥出息!走,你晚上不复习了,县城影院在演电影《人生》,我带你去看!人生成败就在于这三天一搏!”一边说着,扯着我便走……我听到背后传来声音:周老师就是偏心!
人生第一次坐在电影院看电影《人生》,我在为男女主人翁悲喜的同时,不由想起高中三年的苦读岁月,还有令无数学子伤感的高考预选……
我就读一所条件简陋的中学,一个月前,三百农家子弟为了争取三十名正式参加高考的资格,在老师“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激励下,一个个“零抬头,无声音”地苦读……高考预选如期举行,成绩张榜的时刻,我忽然听到教室里哭声一片,同窗三载的同学将从此天各一方、运命不知……关键是许多同学苦读三年,最后连参加高考资格都失去了!当我得知自己侥幸以倒数第三名的成绩取得了正式参加高考的资格时,我真的害怕了!如果落榜,我如何向每一周都要跋涉数十里向学校送粮食的父母交代?如何向每次回家都喊我“大学生回来了”的邻居交代?还有一直对我“偏心”的周老师、一直看不起我的女同桌交代……我暗暗发誓:一定真正学起来,让自己一个月之后,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
《人生》的电影结束了,当我含泪走出影院时,忽然在影院外的墙角看见周老师,他竟依着墙角睡着了!原来,周老师舍不得再多花一张电影票的钱!和周老师一起回到我们集中休息的地方,已是深夜,许多同学仍在“临阵磨枪”的读书……
背负着老师的厚爱和家人的期望,七月七日,我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一连三日,我都在亢奋的状态中,挥汗答卷……
多年过去了,当我如愿以偿地走进大学校园、走向工作岗位、走向城市里的家的时候,却永远难忘自己参加高考的时刻。历经磨难的高考啊!改变我命运的高考啊!正是经历了如此严峻而苦难的高考,使我如今置身职场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况且,我们的人生几乎每天都在经历着这样和那样的考试!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