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化名)是江西某大学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寝室,因为办事稳重、乐于助人,被室友尊称为“强哥”。
5月初,谢强如愿找到了一家单位,签了就业“三方协议书”,同寝室其他几位室友的“就业问题”就成了他毕业之前最大的事儿。不仅为室友,也为他自己。
作为学生预备党员,谢强被学院分配了一个硬性任务,就是督促、帮助同寝室的其他人尽快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三方协议书”。谢强和他的同学们早就被告知,如果在论文答辩之前还没有交上就业协议,就不允许参加第一轮论文答辩。
5月17日,谢强急坏了,因为明天就要论文答辩,而他上铺的室友因为生病发烧,耽误了找工作,至今没有签就业协议,学院就业指导老师已经打电话催促了好几遍。在学院的党组织生活会议上,谢强也因为任务完成的不好,被点名批评。
思索再三,谢强决定厚起脸皮再争取一番,他来到与自己签了“就业三方协议书”的公司,央求老板给自己的室友再签一份就业协议。老板犹豫着不愿意签,因为他已经帮谢强的另一位同学在空白的“就业三方协议书”上盖上了公司的章。
自此以后麻烦来了:老板在最近一段时间不断接到自称是“省教育主管部门”的电话。对方很详细地询问公司是不是和谢强以及他的同学签了就业协议。老板给了肯定的回答,心里还默默佩服省教育主管部门核实工作做得细致。可没过几天,公司又接到了自称是“省教育主管部门”的电话,还是在了解谢强他们签约的事儿。这让老板很惊讶:难道这些人上班就干打电话这一件事?
不胜其烦的老板告知谢强,省里已经打了几个电话来核实他签就业协议的事儿。谢强这才不好意思地“坦白”:那几个电话都是学院里负责就业的学生干部和老师打的,目的是检查用人单位的回答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就得叮嘱谢强与用人单位充分做好沟通,确保这3个问题能够对答如流:第一个问题是“贵单位有没有招应届毕业生”;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有,招的是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的,他叫什么名字”;第三个问题是“他在单位上做什么”。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