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来看,控制外来人口势在必行,也必须多管齐下来做。”上述专家表示。
还有另外一项数据,也让政府颇感头疼,那就是高校毕业生数。
4月25日,在北京市人社局和市教委联合召开的一场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作为高等院校云集之地,北京市今年高校毕业生有22.9万人,截至4月19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28.24%。其中,研究生36.59%,本科生26.6%,专科生16.84%。
确保京籍学生充分就业,就成为属地政府必然要考虑的一项“民意工程”了,而这是历年来的惯例。
据本报记者掌握的一份内部材料显示,北京市某区在一份关于非北京生源应届毕业生引进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为促进北京生源毕业生充分就业,各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接受比例进行接受。”
北京市人社局的那封回复邮件中,也开宗明义称:北京市围绕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人才需求和首都人口承载能力,坚持按照控制引进数量、提高
引进质量、保障人才需求的原则,引进市属用人单位急需的优秀非北京生源毕业生,重点以年轻化、高素质且属于北京市紧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为引进对象。
“北京这个政策设置比较简单,我觉得主要是为了解决应届京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看看应届毕业生大致的年龄,就设置门槛,典型的就业政绩思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表示。在他看来,这跟此前一些政府部门、央企招聘时要求的只招985、211高校学生一样,都属于就业歧视。
“典型的歧视政策,怎么可能公然出台呢?”熊丙奇说。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