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的评判要看“内涵”而非“外延”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从外部环境改善和内部条件优化两个方面协同推进。就外部环境的改善而言,首先最重要的是转变政府职能,因为在公办高校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政府与高校新型关系的确立,是改变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的主要内容,从而是现代大学制度得以建立、办学自主权得以真正落实的前提。因此,需要对政府管理权限和管理方式予以明确和界定,变过去对高校事务的直接的、具体的干预为间接的、宏观的管理,并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分类政策和标准等手段,引导和促进高校之间的合理分工,引导高校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建立高校与社会新型关系。从系统论来看,高校作为一个开放的子系统,其存在和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系统。因此,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努力形成社会对高校正确的认知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客观的选择机制或淘汰机制。加强对社会认知的引导,形成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知以及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社会重视并正确看待教育质量从而由此决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命运之时,就是高校真正重视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之日。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进行水平和质量评估,形成具有公信力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
内涵式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高校自身的改革和调整上
外部环境的改变,只是为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提供了必要条件,但并非充要条件。因此,内涵式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高校自身的改革和调整上。
高校必须转变重规模扩张轻内涵提升、重数量指标轻质量和效益的观念,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观,把学校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深刻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在高等教育整体布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包括办学层次、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规格、特色发展等方面的定位,据此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办学特色,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发展机制。
深化内部改革。改革传统的行政化管理模式,构建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内部治理结构。在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章程建设,推动学校形成以章程为核心的依法治理机制。加强学术组织建设,扩大学术组织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规划、学术资源配置、学术争议处理等方面的权力。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要改革教师评价办法,突出教学业绩评价,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业绩评价体系,引导和鼓励教师心无旁骛地安守教学岗位,把精力用在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高上。
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关键在教师。要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通过强化岗位聘任,打破“铁饭碗”和平均主义“大锅饭”,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分配政策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探索以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效果为导向的分配办法,切实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
(作者系潍坊学院副院长、教授)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