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校发展冲动要盯着“质”而不是“量”

2013-05-01 12:14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促进办学特色形成,需要高等学校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增强办学竞争实力。同时,高校自身的努力和调整有赖于外部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因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对高校内涵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缘何“大而不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时期,完成了从精英教育阶段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过渡。但同时,“大而不强”的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大而不强”主要表现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不高。我国虽然有2700多所大学,但是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高校并不多。虽然每年有数百万名毕业生,但是,创新型人才缺乏。虽然国际论文发表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却较低。

  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的问题,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高校自身的原因。就外部环境来看,首先,现行的资源分配体制导致高校追求扩大规模和更名升格,呈现“趋同”“攀高”的同质化发展倾向。因为我国高校经费主要以生均拨款的方式予以核拨,鲜与质量、特色和办学效益挂钩,所以扩大招生、膨胀办学规模、更名升格自然成为争取资源扩大影响的主要途径。而一些拉郎配式合并高校的做法助长了高校对规模和数量的追求,使本来具有行业或专业特色的一些高校被综合掉了。其次,现行的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评估体制对高校多注重论文发表、科研经费、获奖和专利等数量指标的评估,而忽视对实际水平、学术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等质量指标的考量,这必然导致高校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再次,招生规模的增长远快于高校数量、高校教师、财政投入等的增长率,导致高校平均规模不断扩大,生师比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明显不足,从而教育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由于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社会外在压力没有形成,致使高校没有真正把教育质量摆在生命线的高度,使数量扩张成为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目标,而为质量提高投入的资源和精力不足。

  就高校自身因素来看,高校为解决办学经费不足、追求升格、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普遍存在着强烈的发展冲动。一些高校盲目攀比,贪大求全,规模扩张,致使债台高筑。高校内部的科层制管理不适应对教育学术活动的管理,影响了高校内部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不利于学术自由、自治环境的形成。很多高校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缺少对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训练,难以激发学生学术探究和专业技能提升的热情。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