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计划”=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所谓“”,其实是一个简称,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年4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讲话,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其后不久,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2年3月23日,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两部委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该计划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
2012年5月7日“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正式启动。简称“2011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
2013年2月27日至28日,“2011协同创新中心”答辩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协同创新中心自组建以来首次接受同台检阅。经过激烈的角逐,167个参加“检阅”的中心,仅14家通过专家认定,成为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的中心将以“国家队”身份进行协同创新,做“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大事,形成若干国家“智库”。
“211”“985”“2011”三驾马车驱动中国高等教育
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根本目标方面,“211”“985”“2011”三大工程并无二致。“2011计划”可以看做是“”和“”的发展和延续,加速建立能够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和新实力。
“”的新特点在于:力争突破高校内部以及高校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