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件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中,川大的校园媒体没有缺席
“四川多地传言本月连续3天黑夜,市民抢购蜡烛,造成白蜡烛脱销。专家辟谣:只要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该知道,不可能出现连续3天昏天黑地。同学们可要相信科学、保持理性、不要信谣传谣啊。”
2012年12月的一天,在一则莫名其妙的假新闻扩散之后,四川大学团委宣传部的人人网公共主页上,发出了上面这条状态消息。川大电气信息学院2009级学生史玉博坐在学校的草坪上晒太阳时,通过手机客户端,看到了这条冠以“青·梅听说”的消息。
“青·梅××”是这个公共主页每条状态的“冠名”:“青·梅听说”发布的是各种与同学们密切相关的新闻资讯,“青·梅笑点”发布的是午后的幽默图文。
有时候,晚上23点过后,“青·梅熄灯”会提醒:“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晚安,川大”。早晨7点过,“青·梅睡醒”则会跟你说“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早安,川大”。
当下,高校团组织仅靠几份纸质媒体与青年大学生交流,显然是不够的。在文风改革中,四川大学团委清新的文风延伸到了新媒体平台,以象征着青年传媒的“青梅”形象影响大学生。
一直关注川大校园媒体变革的史玉博,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次“文风改革的动向”。
“我们毕业年级这半年,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很难有机会坐在电脑前关注时事热点,倒是人人网、微博的客户端,成了联系我们和学校的纽带。”史玉博说,活泼的文风、亲切的设计,让川大团委旗下的诸多新媒体平台颇受同学们欢迎。
“周五新浪网的宣讲会改在了几点?”“下个月即将开始的毕业体检都需要走哪些程序?”川大团委下属的几个公共主页上,类似的话题都受到了同学们的热切关注。
“如果没有太多时间浏览纷繁芜杂的网页,那看团委下属的几个校园媒体提供的资讯就够了。”四川大学团委副书记徐海鑫自信地说。
他说,从2012年11月底开始,“川大共青团”的新浪官方微博,进行了话语方式的变革:“scu·撷英共赏”负责为同学们提供影讯、书讯,“scu·浅川拾趣”呈现的是搞笑图文,“scu·漫游万川”是各种川大资讯的集散地,从川大新开的“虚拟课堂”,到“成都最美的银杏季应该到哪里拍照”,还有“笑谒晨光”、“醉卧星汉”等板块和同学们谈谈心……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