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四川大学校园媒体“川大人”与“很官方”说再见

2013-03-25 09:52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继一年前关注了学校南门外炒河粉摊的三位阿姨,这一次,四川大学的校园报纸《川大人》再次聚焦身边普通人,把版面留给了位于新校区的海豚自行车行。

  “在周日上午难得的清闲中,头发花白的车行幸师傅抽着烟,说起了他的故事。”

  第118期《川大人》讲述的这个故事,不宏大,甚至很琐碎,却在校园里引发了同学们对身边一位普通人的关注——当你在海豚车行前站一小会儿,就能看到不少同学乐呵呵地对幸师傅说一句:您上报纸啦!

  “报上说,您都在新校区十年了?师傅给我们讲讲,以前这儿什么样吧。”电子信息学院学生王瑞,刚上大一,有一天读了《川大人》上那篇文章后才知道,原来川大校园还有这么一位特殊的“校园见证人”。

  这样具体而微、关注校园的选题,对于《川大人》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两年前开始“与很官方说再见”之后,《川大人》引领的 “文风改革”行动,一度改变了校园媒体在学生中的印象,成为高校团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学生的有效载体。

  先做学生的亲近者,再谈做思想的传播者、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现在每月领到《川大人》,我就特想看看,这一回学校里谁会‘出镜’。”法学院大二学生钟俊说,来川大这一年,团委的刊物,给他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川大”。

  而在改版前,这家面向学生发行的校园媒体一度处在尴尬的境地。那时的《川大人》,印发周期长,覆盖面窄,只有8个版面,头版那些板着面孔的“硬新闻”更让很多同学觉得索然无味。

  “不是说那些东西不该有,只不过,我们是学生媒体,应该离同学们更近些。”《川大人》总编辑王芳尘回忆说。三年前进入《川大人》报社时,王芳尘就觉得,“《川大人》应该有所改变”。

  四川大学团委书记王斌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观察的结论是,报纸的信息量没给够,反映学生生活的内容少。他说,校园媒体板着面孔,以一种“我教育你”的姿态呈现在同学面前,显然不会受欢迎,更何谈沟通和服务?

  于是,两年前,四川大学团委开始酝酿一场“文风改革”,试图改变团属媒体与青年学生沟通的方式。

  2011年4月,第106期《川大人》的头版,橘红色的版面上写着巨大的“与‘很官方’说再见”几个字。那年5月在浙江宁海召开的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年会上,在会场分发的《川大人》报,一度引发了全国高校校园媒体同行们的热切关注。

  一个细节宣示了这份青年传媒开展“文风改革”的决心。在那一期报纸上,四川大学校领导出席四川大学首届最受欢迎教师奖颁奖典礼的消息,仅仅是一则几百字的简讯,而且被放在了二版位置。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