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早就埋下了伏笔
刘丙表示,当天的风波由来已久,“早就埋下了伏笔”。他说,矛盾主要体现在行政人员的年终奖比教学人员高出很多,而且,行政人员有更多的出国机会,更重要的是,行政人员出国不需自付经费,而教学人员则需自费1/3的经费,等等。
他说,“网络版方案”也是产生积怨的重要原因,这是学校的第一个版本的方案草案,该方案在正式推出之前,在学校中高层领导讨论交流时,有人将该方案的主体内容散布出来。
该方案受到了广泛批评。学校发出紧急通知,邀请对该方案有意见的教师跟校领导当面沟通。2012年12月下旬的一个星期五下午,“沟通会”正式举行。会议上,校领导的半小时讲话引起教师不满,认为“既然是听取教师的意见,就应该由教师讲”。随后,多名教师措辞激烈地表达了对该方案的不满。很多老师表示,教授和处长的收入差距有3万多元,要想达到处长的收入水平,需要上几百节课,显失公平。
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校领导表示“虚心接受,会考虑大家的意见”。
随后,“网络版方案”被搁置,后来在“两会”上讨论的方案,是用“系数”定收入的新方案。
2013年3月初的一个星期五,新方案被提交讨论,但是,教师被要求不得拍照、不得录像、不得复印、不得带走,只能看,看完后,方案将全部收回。
此举加剧了教师的不信任感,但教师仍按要求进行了讨论,并汇集成书面材料交给了学院。
“遗憾的是,大家提交的书面意见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复,没有任何解释。”有教师告诉记者,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不但未接到任何反馈,反而接到“学校两会”将审议方案的消息。
多名接受记者采访的教师表示,撇开绩效工资改革方案本身是否公正合理的问题不论,引发这次风波的关键在于,校方的改革方案完全是“自上而下”的,没有“自下而上”的流程,决策者未进行充分的调研,也未对教师提交的意见作出答复。“程序上存在瑕疵。”他们说,“校方对方案遮遮掩掩也加剧了教师对决策者的不信任感。”
而校方人士则表示,方案的修改已经体现了教师的部分意见。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