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校资讯 >

解读大学自主招生十年变化

2012-12-13 20:42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大学自主招生的十年巨变

  追溯各大学在自主选拔录取过程中的政策演变,无论是学校间的角力、抱团,还是致力于选拔拔尖人才的种种尝试——自主招生走过的10年路,也是大学苦苦求索人才培养改革的10年探索。

  2003年,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国内22所高校率先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其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规定,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不超过试点学校当年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故俗称“5%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

  在上海,复旦交大等高校曾各有自己的选才思路。比如,复旦曾圈定三种学生,一种是参加复旦大学自行组织的“保送生暨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拔测试”的学生中的优秀者,一种是部分中学校长推荐的优秀学生,一种是自荐的优秀生。上海交大则通过冬令营进行第一轮选拔,之后再经过面试或测试等方式确定自主招生对象。有资格入围的考生多是学科竞赛的优胜者。

  2006年,复旦、交大两校开始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与2003年22所高校开始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有一点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两所高校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而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依据,此举当时被称为“破冰之举”。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复旦大学正式推出了“千分考”。

  仅仅两年之后,富有特色的“单兵作战”,不得不让位于抱团掐尖的高校“联盟”。

  2009年10月清华大学与上海交大、中科大、南京大学和西安交大协议结成“五校联考”,并在2010年1月16日进行了自主招生选拔的联合笔试,形成了最早的“华约”五校。2010年10月23日和11月20日,浙江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加入了“华约”。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