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并不以道德为出发点,金融实践更愿意遵循功利主义,但功利主义本身,也是一种道德哲学。
管仲运用金融之刀,将齐桓公送上了春秋霸主之位。这样做有道德意义吗?对周王室来说是功绩还是罪过?金融才不乐意回答这个问题,金融要回答的是:齐国是否因此国富民强?人民是否有钱了?钱都分配在哪些人手中?这些人运用金钱做了些什么?"管仲告诉我们,强国、弱国最大的区别是强国的钱都在黎民百姓手里,弱国的钱却在国王的钱箱子里。"金融的力量,早在几千年前就已显示出了自己主宰天下的志向。但几千年来的统治者们,有谁窥见了人类的这一规律呢?正是因为无视这一人类社会规律,封建统治者铸造了一种又一种臭名昭著的钱币,实施了无数种变相掠夺民间财富的措施,最终将一个个封建王朝拖入了泥沼。
悲剧人物王莽,这位原本也许会是"道德模范"兼"千古一帝"的人物,最终就败在了金融这把利刃之下。如果不是王莽新政把"货币改革"搞砸了,如果不是王莽新政对豪强财富下手过于生猛,如果……也许在两千前,中国的历史就已经改写了。
金融史的目的不是为了帮王莽正名,而是提醒我们:货币改革是种危险的武器,成则王,败则寇。王莽就是个例证。这跟王莽的道德无关,而跟王莽的命运相关。
金融这把利刃,刀刀见血,很多时候,不是劈向权贵阶层,就是劈向升斗小民。劈向小民,民生艰难;劈向权贵阶层,政治动荡。即使在封建社会,国家也一般不会明目张胆地与升斗小民抢钱,所以皇权一般是通过税收或者增发货币等隐晦的方式敛财,而且无论多么贪婪与有权势,都必须留出让全社会人继续生存的财富,以使统治得以持续。但依傍皇权取得部分权力的封建官僚则不同,一旦腐朽,就无所顾忌,不但抢钱手段五花八门,而且无所不用其极,直至压榨尽小民的最后一滴血。所以,"问题的成因就在于‘皇权’与‘小农’的中间环节"--封建官僚。
正因此,时至汉代,封建统治就出现了第一个金融怪圈:帝国抢占富人产业→富人把小农从土地上挤走→封建官商又从土地上挤出了富人→富人中的强者成为黑势力→小农成为流民……
作为新兴的封建王朝,汉朝曾经给了我们很多美好想象。但是从金融视角解读汉代历史,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汉武雄风,而是"轮台罪己诏"和通货紧缩。
"汉武帝连年对外征战,流民如同蝗虫一样席卷了整个西汉帝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在这片土地上彻底消失了。面对铺天盖地的流民,刘彻迅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位铁腕帝王试图以更野蛮的方法制止豪强掠夺小农-杀戮。……杀戮豪强再次给刘彻带来一笔财富,然而,这些钱根本不足以安抚数以百万计的流民。何况,诛杀豪强也是有成本的,这批酷吏本就是流民中最聪明的人,不但自己借机成为豪强,同时还要清除朝堂之上的异己。"
最终,汉武帝写下著名的《轮台罪己诏》,但盛世场景已成昨日落花。
此后,汉代君主几番努力,换来一个通货紧缩的结果。"通货紧缩使得每一个人手中的货币都升值,货币越值钱,农人的境遇就越悲惨。通货紧缩也进一步强化了官家豪强的货币优势……"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