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接受访时表示,正如网友所调侃的那样,北京大学已经成为“北京人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在各省区市之间录取率差异巨大,严重损害了高考公平。”
笔者作为一名非京籍人员,俞敏洪委员的一席话,让笔者有感于“北京人大学”的难上,着实让笔者感叹于学得好不如生得好,只要你是北京人,就算没有李刚爸,只要不是李天一坑爹型的人,就能超越全国大部分学生,走在北大复旦等一流名校的校园里。
北京大学主要生源来自北京这是不争的事实,以2010年高考为例,在只有7.3万考生的北京,北大计划招录人数为614人。而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河北,参加高考人数为北京市的45.5倍,北大在6省计划招生的总人数为409人,远不及北京一地招生人数。如此,北京大学的“北京人大学”的“美誉”,名至实归。
是否说北京的生源素质就要明显优于全国其他省份生源,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假命题,、我们说程帅帅吧,2010年送北大“北京人大学”的牌匾的河南高考考生,难道他就比北京青年素质更差?恐怕还是出生地更差吧!如今,每每有非京籍人士上京约辨,本地的一些群众立马没了素质,赶赴约辨,甚至是主动变约辨为约架,不知此时的“优秀的北京素质”又藏到哪里去了。
总的来说如果判断生源质量的标准是公正、平等的,那么对于属地扩招我们无从非议。但问题就是现在判断的标准本身就是偏颇的,甚至是没有评判标准,所以生源优秀一说立不住脚,所以招生政策是带有为属地考虑,甚至有对号入座色彩的,而这种入学比例存在的本身就是对教育公平的蔑视。
要让北京大学摘下“北京人大学”的牌子,教育主管部门更应反思。每年教育部门一直谈论着要实现教育公平,但每年一度最公平的高考却存在着最不公平的招录,从某方面来说,外地学子拼死拼活9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一个出生北京出生吗?
笔者认为如果实现了按照省份人口招生,不仅解决了大学资源生源分配不公的问题,还能够解决或是缓解“高考移民”、“招生腐败”等现象,而且生源的多元化,也能使大学保持较高的创新能力,这不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吗?
所以公平招生,去掉地域保护,给予每个考生同样的录取机会,是当下教育必须探究的重要课题。
阅读推荐: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