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高考
其实,今年以来,异地高考的问题在京沪持续热议,而因为牵涉现实利益,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分歧巨大,甚至已导致现实生活中的争吵和对峙。
“异地高考不是本地人和外地人、超生者和非超生者的战争,而是旧有管理体制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结果。我们不应分裂中国人,而应督促社会管理向更有良心的方向发展。”储朝晖说。
熊丙奇也赞同这个看法,他对记者解释,现有的高考框架大有问题,政府迟迟不愿推进改革,进而使得异地高考问题演变成老百姓之间的种族利益争斗,这本身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其实,追究异地高考的成因可以上溯至上世纪50年代,自彼时起,高校便开始分省按计划招录学生,而指标由招生办控制。在全国统一考试的时期,一些城市由于受到保护,指标配额较多,因而形成了高考洼地,比如相同的分数,北京的考生高中了,而河南的考生落榜了。
在不少学者看来,为了掩盖考分的差别,各地逐渐开始自主命题。上海在1987年就有了自己的高考试卷,而北京、天津等省市则在2002年加入了这一行列。至今,全国已形成“对峙”的格局:一半省市自主命题,另一半则依旧考全国卷,因而也就有了随迁子女考哪张试卷,在哪里读书的问题。
“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各高校的录取指标按计划分配至各省市,这意味着京沪每年被录取的学生数量已被限定,如果放开异地高考,随迁子女大量涌入,本地考生的利益必将受到冲击。所以,当中央把异地高考的任务交由地方政府解决,他们必然会设立很高的门槛。”熊丙奇说。
事实上,线联平也对记者坦言,异地高考的另一难点在于,由于教育资源供给能力的客观限制和现行高考招生体制的束缚,同时,增加高校招生计划、提供借考服务等工作还需要国家主管部委的统筹协调以及人口流出地省市的协调配合,如何有效平衡京籍学生和非京籍学生的升学利益,难度很大。
正因如此,熊丙奇认为,异地高考应由国家层面主导,由中央政府制定基本门槛,并协调各个地方的录取指标、招生利益。“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家不要在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对错上纠缠不清,因为,在目前的招生体制下,异地高考很难推进;相反,双方应当携手呼吁政府进行包括计划招生体制在内的高考改革。”
而改革的方向,多位接受采访的学者认为,各省应当放弃自主命题,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统一录取,同时,增强高校的自主招生权。
但这一“理想”的时效性和操作性让心系考生的张千帆格外焦急,“长期方案确实如此,但光是统一考试何时能够实施,谁也没有答案。在这期间,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就只能被牺牲?”张千帆认为,政府需要同时考虑短线和长线方案,“在逐渐放开异地高考的同时,也要寻求资源紧张的解决方案。”
推荐阅读: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