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教育时评:放开异地高考 京沪粤各有“压力”(4)

2012-12-27 14:26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解密:

  名牌大学,为何喜欢本地生?

  与他的同仁一样,作为一所在广东的著名大学,A 的学校也在广东本地招录了大部分学生,而在早年,他们在外地招生的比例要更高一些。A 坦承:“其实外地生源要比本地生源好一些。”

  他举了个例子,“2012 年,我们在广东招生的人数,是在江苏招生人数的近100 倍, 广东考生总数是65.5 万人,江苏考生总数是47.5

  万人,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广东录取的是成绩排在前5%的学生,那么在江苏,很可能录取的就是前0.5%的学生。这就造成一种情况:虽然外地学生的总量很小,但是在奖学金评定时,我们常常发现,外地生的‘中奖率’要比本地生高。在全国统招的研究生当中,因为衡量标准是划一的,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的比例,远远高于本科阶段。这种优秀不仅仅是说读书成绩,而且体现在综合能力上,毕业后,他们的就业也常常排名靠前。”

  既然如此,为什么名牌大学还要把那么多的招生指标倾斜在本省、本市?A说,“这里面有三个原因。”

  “一是不得已而为之。省属、市属大学主要靠本省财政养活, 食人俸禄,自然要把最大的蛋糕留给本地生;即使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本省、市也常常会给予不菲的财政支持, 所谓吃人嘴短,也要照顾本地生;再退一步,像北大、清华这种资金非常雄厚的超一流高校,不看重本地财政支持,但‘县官不如现管’,学校的市政设施、交通便利、周边环境……哪一样不要本地支持? ”

  “第二个原因是在一个地方招多招少,生源差异并不特别大。以北京大学为例,即使它把1/3 的招生指标留给北京,也就是在北京招几百名学生,往往第200名学生和第400 名学生的考分也就差了不到20 分,绝对还是‘掐尖’的。”

  “第三个原因是学校体制方面的。大学的校长常常几年一换, 而由于生源的差异对学校口碑产生的影响, 却要经过多年积累才能显现。你如果是我,是愿意坚持全国平均招生、得罪当地,还是愿意顺应现实,你好、我好、大家好? ”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