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請公開的問題上,我們涉及的問題是高校關於突發情況應對的預案等等,這些都是有《突發事件應對法》明確的法律依據的,但是從學校對我們的答覆來看,在112所高校當中,55所沒有提供任何申請的途徑。還有就是公開的途徑非常單一,有相當多的學校要求我們要親自帶著身份證,帶著學校的證明到當地去提出申請,以確認我們的身份。很多在網上提供一些所謂的申請途徑,經過我們的測試不可用。有些高校拒絕我們申請資訊公開的理由非常難以理解,比如有一個學校回復説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是國家秘密,不對社會公開。這是我們在對法定動作的觀察中得到的一些基本狀況。
從獎勵項目中也得出了一些結論,就是在112所高校中只有7所公開了年報。還有絕大多數學校沒有公開決策徵求意見,學校決策基本上都是遵循中國社會的基本規則,小事不開會,大事開小會,沒事才開大會的這樣一個基本運行規則,決策的民主程度很低。還有很多高校的網站都不支援檢索,網頁是死連結,或者打開後説網站正在建設。
以上是我們這個報告得出的一些結論,是否正確很難説,因為我們的檢測手段比較單一,更多的是依靠網路檢索和電話詢問的方式,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援實地去學校的圖書館、檔案室進行查閱,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報告的全面性。
高校資訊公開是一個剛剛開始的工作,還有非常多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需要研究,包括公開的範圍和公開的方式,可能都完全不同於政府資訊公開,所以,我們將這個報告提供給大家,向社會發佈,我們有這樣一種想法:希望可以通過這樣一種看似魯莽的行動喚起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關注,推動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作者係政法大學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由本報實習生劉穎昳根據作者所作講座記錄整理)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