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长助学助考
原价: 26.00元
作者:朱韶晖,郑佩英 马前锋
出版社:清华大学
出版日期:2008年4月1日
ISBN:9787302171430
字数:
页码:
版次:第1版
装帧:
开本:
商品标识:asinB0018WVJMM
编辑推荐
《家长助学助考》立足学生成长的密集课题,整合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成功学、博弈科学、生理学、医学等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针对学生学习、成长、素质的发展特点,借鉴了美国、日本、欧洲等有效可取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出适合解决中国孩子学习、成绩、人格成长、心理问题尤其是有效考试的策略;也帮助为了孩子学习、成长、成绩而苦恼的天下父母,希望您能够从《家长助学助考》中有所收获。
内容提要
《家长助学助考》内容简介: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困惑,到助考环境、饮食搭配等各个方面对家长进行全程指导,内容丰富;全书案例与说理结合,叙述生动,让家长从别人的故事中审视自己,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将心理学、教育学的科学原理与家教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强,能有效帮助家长避免教育教学教养中的误区;为方便读者,《家长助学助考》作者还提供在线辅导。
目录
第一篇 职业家长篇
1 为何中国父母座次排在最后边
2 学考好不好家长特重要
3 幸福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
4 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在父母
5 家长的期望是动力还是压力
6 理性对待孩子
7 家长的角色
8 既要教又要育
9 把学习权交给孩子
10 别让您的爱淹着孩子
第二篇 心理方法篇
1 家长的哪些心理会影响孩子的教育
2 掌握孩子学习心理
3 不适应学校生活怎么办
4 帮助孩子找到学习方法
5 假期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6 作业要求质不求量
7 孩子贪玩怎么办
8 怎样纠正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9 不必为面子而战
10 家长忌语
11 如何克服不良习惯
第三篇 辅导后勤篇
1 再富不能富孩子
2 对孩子要放手不放纵
3 帮助孩子处理挫折
4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5 教会孩子欣赏自己
6 莫让孩子患上考试病
7 您有没有“学习焦虑症”
8 怎样使孩子安心做功课
9 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
10 对待早恋:宽容和务实指导
11 助学助考环境建设
12 食物营养配餐方案
13 如何请家教
14 家长素质训练1
15 家长素质训练2
16 家长素质训练3
第四篇 家庭教育专题篇
1 家庭教育的魅力
2 从分苹果看家教的区别
3 家庭教育的不健康
4 家庭教育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
5 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
6 学习外国家庭教育的长处
7 建设家风
8 培养自我价值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9 独生子女教育误区
10 独生子女教育困惑大读解
11 开启智慧之门——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12 营造健康的亲子关系、家庭氛围
13 不可忽视家庭性别角色意识教育
14 重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15 厌学解密
16 健康人格的形成是关键
17 个性化教育孩子
18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结语
作者介绍
马前锋,心理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1999年留学日本东京大学,长期致力于学习方法、人格成长、心理咨询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精通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及实践运用,擅长人格解析。发表专业文章30多篇,出版专著5部。是国内资深的睡眠问题、音乐治疗、心理咨询专家。
文摘
1 为何中国父母座次排在最后边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而真正要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了。”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称得上是一流。这些自以为是的爱,用孩子的话说就是:“妈妈只关心我吃穿的爱,让我受不了,让我感觉发腻。好像我到世界上就是一种来吃穿的动物一样。”
在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中,调查对象分别是日本、美国和中国的高中生,调查项目是学生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是谁”。统计结果如下:日本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列前三位的是:父亲、母亲、坂木龙马(日本著名历史人物);105名美国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列前三位的是:父亲、迈克尔?丹(球星)、母亲;而12000名中国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父亲列第十位,母亲列第十一位。(《教育漫谈》2006年第2期)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当代的家庭教育存在有一定的问题,而且表明也和中国传统的家教有一定的距离。中国传统教育中提倡的遵从,从目前整个家庭教育状况反映的结果可以发现,如今的孩子在心里面,姑且不说遵从孝顺,就连对父母最起码的尊敬也没有了。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状呢?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如今有相当多的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他们觉得父母的责任就是供孩子吃、喝、穿、住,把孩子养大就行,至于教育孩子,他们则认为那是学校和社会的事。
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称得上是第一流的。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更是拼命地在养孩子上搞攀比:你让孩子吃“脑轻松”,我给孩子喝“昂利舒脑”,刚吃完什么“脑黄金”,又争抢着让孩子吃“维生素C”。在穿着方面,有的家长更是毫不吝啬,从名牌鞋到名牌运动装,从名牌衬衣到名牌皮外套,只要让孩子穿得好吃得好,他们花再多的钱也愿意。似乎给孩子吃高档的穿名牌的,就能培养出金牌子女了。有的家长还几乎包办了孩子除读书外的所有事情,这导致有的孩子到了十五六岁,还把衬衣甚至脏袜子都扔给家长洗、大学毕业后找工作面试也需要家长陪同领路。但是家长还乐此不疲,觉得那是爱孩子。实际上,这些都是不当的家教方式。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王宝祥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国家长绝大部分不懂家教,有高达70%比例的家庭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误区。
目前家长管教孩子的方式大体分为三种:一是祖传的,上代怎么教育的父母,然后父母再演绎“克隆”到子代,属于固定的教育方式和思维;第二种是随意性的,思维跳跃杂乱,想一出是一出,常常随大流、盲从跟风;第三种是通过学习、思考,总结自己的经验。第三种家长约占30%。
今天的孩子生活在开放环境中,在孩子的眼里,家长不再是万能的。经常会听到有家长说:“今天想管教孩子没有一点本事还真不行。”
任何成功的教育背后都有成功的家长,家长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有多高的文凭、多高的文化,而是因为重视孩子教育,教法得当合理。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而真正要教育他们则是一件大事了。”有些家长的爱只停留在养的阶段,那些自以为是的爱,用有的孩子的话说就是:“妈妈只关心我吃穿的爱,让我受不了,让我感觉发腻。好像我到世界上就是一种来吃穿的动物一样。”这些孩子说的没错。如果父母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只是养孩子而不是教孩子,那么和动物的养育又有什么区别?做人的道理,生存的本领,高尚的人格,这些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孩子们要一一向别人学。学到手的孩子,当然尊敬那些教给他最必要的东西的人。没学到手的孩子呢,则往往在社会上吃尽苦头,难以自立,回过头来,自然要埋怨他们的父母。所以,透过孩子尊敬家长的表面,实际上是反映了家教方式是否科学的本质。孩子忘记需要尊敬您,其根源是因为您忘记了在养他们的同时还需要教育他们。反之,父母如果把教看得重于养,教育孩子自立自强,让他们认识到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必须先从尊重、孝敬父母和长辈做起,那么一切自然会变得不同,父母也会成为孩子最尊敬的人。
因此养育孩子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要“养”,还要“教”,更要“育”。父母应学会科学、理智地思考问题,让家教从浮躁攀比的风气中解脱出来,采取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自然孩子也会真诚地把孝敬父母当做人生的一种美德和自律。这对家长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学习要求。
2 学考好不好 家长特重要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好农民不会让庄稼枯萎,好父母不会让最自己的孩子落伍。家长要做到真正关心他们,就需要做好家长“职业”,提升家长的职业水平。
您有没有想过,当家长也是一种“职业”。在孩子面临考学时,家长的“职业化”水平也在经受考验。
如果您此前没有想过,那么现在,您有必要把做家长也当作一种“职业”。因为,您的孩子考学在即,您的参与必不可少,并且您参与的“职业化”水平对孩子应试的状态、孩子考试的正常发挥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家长这门职业,需要您具有起码的助考职业技能。您的孩子现在将要面临的考试,就是您家长职业生涯的所要经历的重要职业检验之一。虽然,您不必如临大敌,紧张过度,但家长的“职业化”程度确实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俗话说,有备无患。有几个与家长有关的点击率较高的关键词可以引起您的注意:日程安排、临考状态、焦虑测验、营养睡眠健康、备考策略、放松术。
事例1:考学时,一名学生该进考场了,却找不到妈妈为自己放好的准考证,着急得哭起来。
事例2:一位考生由于考试前一天是由家长代看的考场,自己不清楚考场在什么地方,临考前就楼上楼下、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找,也是急得满头大汗,影响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事例3:一位父亲送孩子考试,入考场前,严肃地说:“昨天那两门你考得都不怎么样,今天你一定要考好,要不然,我看你那重点大学的梦就得泡汤了!”考试开始,此考生遇到不会做的题,想起父亲的话,顿时大脑一片空白。少许,考场上抬出一位晕倒的考生。
事例4:某考生考学成绩上本科线了,但所报志愿与实际分数相去甚远,因为,这些志愿的主人是他的父母,并不是他自己。
所以,您作为家长,不仅要有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还要有职业远见和职业态度。要清晰地了解做什么对孩子有帮助,怎么做才是恰到好处——家长对孩子好,决不等于家长为孩子做得越多越好。
此外,家长这一行业,也有职业倦怠,也讲究职业境界和职业远景,也追求职业收益和职业成就。
复习时,孩子方法得当、张弛有度、略有进步,就是家长的职业收益;考试前,孩子睡眠良好、心态平和、身体健康,就是家长的职业收益;考试时,孩子把自己应有的水平发挥出来,甚至超水平发挥,就是家长的职业收益;考试后,孩子所报志愿与分数相当,被理想的大学录取,就是家长的职业成就。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