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经验 >

2013高考语文地一轮复习要抓住教材不放松(2)

2012-08-24 21:45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二、几道高考试题给我们的启示

  许多高考语文试题,与课文结合较为紧密,从诗歌鉴赏等题目我们都可以找到试题与教材的结合点,即“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如2004年高考题语文广西卷第16题――诗歌鉴赏: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道题中考查了诗歌的意象――杜鹃,这一意象在人教版的高中教材第四册剧本〈〈窦娥〉〉冤及诗歌〈〈蜀道难〉〉中都有出现。在〈〈窦娥冤〉〉中涉及杜鹃的是窦娥许第一桩心愿时出现的唱词“望帝啼鹃”,并且课文有有关望帝的注解;在〈〈蜀道难〉〉中涉及杜鹃的诗句是“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在〈〈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胡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些诗句都借杜鹃这一意象渲染了一种凄凉悲苦的气氛。可见,如果学生对这几处知识点较熟悉,那么,答这一道题第一问是易如反掌的。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较快的把握试题中的诗歌的感情基调,进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王维的〈〈过香枳寺〉〉,题目有关”诗眼”的鉴赏,其中涉及到诗歌意境的把握,更是教材中王维诗歌〈〈山居秋暝〉〉那种幽静凄清孤寂意境的再现。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