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理想的大学是每个学子的心愿,但这有条件:一是考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要达到所报考院校的相关要求,二是志愿填报必须科学、合理。前者是由考生的知识、能力决定的,一旦高考结束,一切都尘埃落定,而后者,却是考生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熟悉和学习一些技巧,可以突击的。当您有了专业志向后,再结合自己的分数,仔细筛选,就能为自己选择一所好的大学,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我国开设的普通高等院校有几千所,而考生最后就读的只有一所。那么多的院校,怎样辨别之,才能最后敲定我们要上的呢?有些方法,是我们考生应该了解的。
一、以专业为媒找大学
东北大学招办主任李海雄曾提出一个选报大学的方法:通过专业找大学。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兴趣确定自己要学什么,再查哪些学校有,最后比照自己的成绩,确定可以填报哪所大学。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倾向。它能把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一点,使其对感兴趣的工作充分思考,从而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推动其长久而有效地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杨振宁先生说:“成功的秘诀是兴趣”。考生如果能选报一个与自己特质、兴趣相宜的专业将有益于刻苦钻研相关专业领域的奥妙以及日后的职业发展,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条件的考生可以在上大学前做一个初步的职业规划,初步了解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你的性格能做好什么,你适合从事什么行业,想好了后再决定要学什么专业。
有了心仪的专业倾向后,考生再来选择学校就比较容易了。一般来说,哪些专业属于哪一级学科,这些学科分布在哪些学校,在教育部阳光高考网站上都有公布。开设相关专业的学校分布在全国各地,考生该把哪些学校填在自己的志愿表上,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啦!首先要分析这些学校所在的地域是否是自己想去的,如果是,那就要通过各种渠道认真查阅这些院校以往在你所在地的录取相关数据,如这些院校在你所在地的录取分数线、录取平均分、相关专业录取分、实际录取人数等。同时对比近几年这些院校在你所在地录取的专业情况、招生政策和招生人数上的变化以及相关专业不同年的录取分数线变化情况。
掌握好院校的基本信息后,考生再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或者高考预估成绩合理选报相关院校。例如某考生对土木工程专业比较感兴趣,那么他可以这样来选择自己满意的高校。首先可以去阳光高考网站或者查阅当地省级招办发放的当年院校在其所在地的招生计划合订本,找出哪些院校在你所在省(区市)有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将这些院校一一列举出来,并将其做地域分类,如西南地区有哪些学校开设此专业,华东地区有哪些学校开设此专业等等。
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地域倾向划出拟报考的院校范围,比如考生划定的是华东地区的高校。那么,此时就要比照自己的高考分数,看看自己的高考分数是属于哪个批次。比如,考生的分数高出一本线70分左右,那么就可以在华东地区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一本高校里选择。这时,考生就要去阳光高考网站里查查,这个地域的一本高校里,哪些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比较有优势,并将这些学校列为备选项。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考生还要注意的是虽然开设同一专业的学校较多,但各学校的专业侧重点不同,比如东南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更为突出,河海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利工程结构更为突出。弄清各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优势后,再查阅这些学校以往在你所在地的录取资料以及该专业以往在你所在地的录取分数线,这些分数线一般高出一本线多少分,如果某所院校的这个专业往年录取分数线一般都在70分以内,那么你就可以将这所院校作为自己的选择。
二、根据自己的分数确定院校
如果考生在选择院校前,没有确定自己的意向性专业,这时就只能凭自己的高考分数来选择院校了。考生首先要确定的是自己的分数在哪个批次以内,因为考生只有达到某批次省(区市)最低控制分数线,才有资格参加该批次院校的录取。其次,考生要把自己的高考分数(或者高考预估分数)与相应批次省控线进行比较得出自己的高考分差,例如某省理科考生小王(化名)今年的高考分数(预估高考分数)是475分,他所在地二本理科省控线(或是预估二本理科省控线)是451分,那么该生的高考分差(预估高考分差)就是475451=24分。
考生在知道自己的高考分差后,就要去找与自己高考分差匹配的大学。几乎每位考生手里都有当地省级招生部门编著的招生指南或者往年录取资料,考生要根据这些资料查找出相应批次的院校以往至少三年的录取分差(学校当年在考生所在地的录取分数线-当年相应批次省控线)。还是以小王为例。小王要做的工作比较细致,要将往年在其所在地二本批次参与录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与当年所在地的二本理科省控线进行比较得出院校的录取分差。一般来说,二本批次理科录取的院校很多,考生如果把每一所院校以往至少三年的录取分差列举出来,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也浪费时间,这时建议各位考生先确定自己想就读的地域,缩小地域范围后,查阅资料的工作量就会小很多。如果小王只想在湖北上学,那么他就将以往湖北高校在其所在地二本招生院校的录取分差列出来就好。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