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农历闰四月二十
封面图:高考刚刚结束,接下来就是考生填报志愿,如果说笔试是考生的正面较量,那么填报志愿就是背后的博弈。要想顺利进入理想大学,还必须掌握理性填报高考志愿的原则和技巧。
【高考特刊】
▲正确认识平行志愿的风险
▲考生参照三原则安排志愿
▲家长应避开志愿填报误区
▲选专业应考虑天赋和兴趣
▲如何应对高考后心理问题
本页为目录,请按手机相应键阅读下页内容。编辑gxb发送至10658000,可订阅广西手机报。
【高考特刊】
正确认识平行志愿的风险
---------
风险一:档案投不出去
原因:如果考生没有根据自己的成绩来正确定位,在同一批次中填报的全为层次相同的高校,若其排序位次较低,检索到该考生时,所填的4所高校都已被位次更高考生占满,该考生本轮不能被投档,根据“一次性原则”,考生只能进入征求志愿或者参加下一批次的竞争。
▲如何安排志愿?
考生要正确的进行自我定位,按“冲、稳、保”的原则安排自己的志愿:
1、即顺序在前的院校志愿可以填稍高一些,叫“冲一冲”;
2、第二或者第三个志愿要稳,要跟自己的水平相当,叫“稳一稳”;
3、最后还要留置一个学校志愿保底,叫“保一保”,这样才能增加投档成功的机会。
▲如何判断学校层次的高低呢?
1、自治区招生考试院每年都编辑出版《高考指南》,该书提供当年高考录取各高校的第一志愿考生第一次出档的分专业录取情况。
2、考生可登录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广西普通高考志愿填报分析系统”浏览。这些历史资料最直接的使用方法是按考试成绩来对照。
3、是按考生成绩名次来定位,比如去年的600分上可以上中山大学,600分对应的名次是第350名,今年尽管“我”只考了590分,但对应的名次已经是第340名,那填报中山大学就算是合理的,使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高校招生计划没有大幅度的变化。
【风险提示】
风险二:虽已投档,但被高校退档
原因:一是投档数超过招生计划数,因此必然会有退档,成绩排位低的考生被退档是正常的;二是只报考比较热门的专业,专业撞车且不服从调剂也会导致专业匹配不上的排位相对靠前的考生被退档;三是自身条件不符合高校专业录取要求,学校无法录取而退档。
建议: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同样应该保持专业志愿之间的“落差”和“坡度”。对于服从调剂的问题,考生应当充分利用服从调剂的选择权,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院校的招生章程、招生咨询电话、学校网址等内容,在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上有,建议考生认真了解。
风险三:考生被录取到自己不想去的院校
原因:考生对填报志愿不慎重。有些考生认真选择了前几个院校志愿,对最后一、两个院校志愿,觉得空着可惜,就随便填,结果被录取了才发现自己其实对学校根本不了解,不愿去就读。根据教育部规定,一经录取,不得退档换录,不想读也只能明年再报名考试。
建议:自己不想去的院校,千万不要填,哪怕是空着,也不要乱填。
【家长课堂】
家长应避开志愿填报误区
---------
误区一:越俎代庖,大包大揽
一些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据统计,每年有约1/3的大学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影响学习成绩。
支招:建议家长和考生尽量都站在彼此的立场折中处理,家长在孩子填报志愿时在给出中肯建议的同时,最好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
误区二:好高骛远,冒险填报
这是高分考生家长易犯的错误。很多家长并不能真正掌握孩子自身的真实水平,盲目追高,结果导致志愿失误,影响了孩子的前程。
支招:考生选择院校时有两点必须要注意:一是准确定位。充分了解自己所在中学历年的上线、录取情况和有关院校近三年来的招生情况。二是合理设置“地域梯度”。将选择的范围放大,不但能减少落榜发生的几率,而且能提高志愿的“质量”。
误区三:不明就里,望“名”填报
不少家长易感性判断,认为“信息化”就是学计算机,“新闻学”就是当记者等等。而一些高校为了吸引生源,刻意把专业与“贸易”“信息”等联系起来,一些考生不掌握真实内情,纷纷报考,结果并未如愿。
支招:碰到许多名字好听但是不了解专业内涵的,一定要多请教志愿填报方面的专业人士,最好能登陆相关网站,查看该专业的介绍及课程设置。
误区四:专业选择只追热门
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数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
支招:志愿的选择并不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孩子报志愿时,既要选报“热门”专业也不要忽视“冷门”专业,要综合分析填报,慎重从容。
【如何选专业】
寻天赋和兴趣最佳结合点
---------
1、现象:今天的热门很可能是4年后的冷门
有调查显示,高居失业率前10名的专业,恰恰是年年报考火热的专业,而这些专业几乎每一个大学都开。今天的热门专业很有可能就是4年后的冷门专业,因为专业需求的阶段性变化取决于社会需求与考生选择。如今年六大专业比较热门,分别是教育类专业、网络营销类专业、心理学专业、建筑类专业、房地产相关类专业和设计类专业。
2、建议:报考新兴专业应先了解开设背景
新专业的开设,无疑暗示了新产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报考新专业要谨慎,专家提醒,除了物联网、新能源专业外,其他如纳米新材料、生物制药等专业在就业选择上相对较窄,必须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够形成良好的产业环境,真正带动对人才的大量需求。
3、思考:有兴趣不一定有天赋
李开复在任微软副总期间写给中国大学生的一封信中说: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能力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