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教育资讯 > 教育之窗 >

你是山乡孩子五彩的梦想

2012-09-12 13:55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游走在乡间的美术教师(蒲会纯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汉王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师。她在全镇6所乡村小学之间走教,4年步行5000公里。感言:只要工作需要,我愿意一直这样“流动”下去。)伍天昌 摄

  炊事员教师(鲁美琼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战马坡小学教师。在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以后,她兼任了学校食堂的采购员。感言:把国家好政策落实在山娃身上。)本报记者 修伯明 摄

  山娃们的守护者(潘善吉 广西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大岩峒村完小教师。他以大山为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感言:再过4年我就要退休了,我珍惜这段美好时光。)邓克轶 摄

 

  撑起孩子读书梦(邹国梁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东山镇清湖小学教师。他32年如一日用自家小船义务接送孩子们上学。感言:我退休以后愿意继续划船接送孩子们去读书。)本报记者 修伯明 摄

  塞外村小女强人(于贵勤 河北省承德县孤山小学校长。她既是校长也是“锅炉工”,扎根村小22年。感言:为了山娃能成才,甘淡泊、守清贫。)本报记者 张学军 摄

  游走在乡间的美术教师

  蒲会纯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汉王镇中心小学美术教师。她在全镇6所乡村小学之间走教,4年步行5000公里。

  感言:只要工作需要,我愿意一直这样“流动”下去。

  炊事员教师

  鲁美琼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战马坡小学教师。在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以后,她兼任了学校食堂的采购员。

  感言:把国家好政策落实在山娃身上。

  撑起孩子读书梦

  邹国梁 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东山镇清湖小学教师。他32年如一日用自家小船义务接送孩子们上学。

  感言:我退休以后愿意继续划船接送孩子们去读书。

  塞外村小女强人

  于贵勤 河北省承德县孤山小学校长。她既是校长也是“锅炉工”,扎根村小22年。

  感言:为了山娃能成才,甘淡泊、守清贫。       

  山娃们的守护者

  潘善吉 广西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大岩峒村完小教师。他以大山为伴,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

  感言:再过4年我就要退休了,我珍惜这段美好时光。

不寻常的美

  ■本报记者 王珺 

  摄影者的镜头对于美,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或者说,镜头是为美而生的。

  有些美,一眼就能识别,如美人、美景、美食;有些美,则需要用心体察、感悟,方能读懂。

  乡村教师的美,便属后者。

  木船,煤铲,背篓……在乡村,这是些再寻常不过的物件,但作为故事的见证者,它们成了画面中不可或缺的意象。

  每天的清晨和傍晚,邹国梁划着自家的木船接送学生上学、放学。32年的岁月在一浆一浆的划船声中流走,学生一茬茬毕业了,木船旧了,邹国梁也由黑发的青年变成了斑白头发的老者。

  每到冬天,于贵勤的一天就开始得特别早:凌晨3点,她打开炉门开始填煤烧水;她的一天结束得也特别晚:从下午4点到深夜12点之间,每隔两小时,便要为锅炉填煤出渣。一铲一铲,她坚持了8年。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能在宿舍里做个暖暖的梦。

  每周,鲁美琼都要跑到县城为学校食堂采购蔬菜副食,县城的菜比镇上便宜,但小货车要跑上60公里的崎岖山路才能从学校到达县城,而采买结束往往要到晚上10点。一趟一趟的辛苦换来孩子们吃饭时满足的神情和健康的身体,她的心如装满的背篓一样充实。

  上课铃响之前,他们是船夫、锅炉工、采购员,上课铃一响,他们就是兼任几门课程的老师、校长。既要教学生知识,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乡村教师身上都肩负着两副重担。自然条件的限制、经费的短缺,教师身兼数职成为农村学校的普遍现象。

  对自己的多重身份,他们乐在其中。问原因,回答各异,却少不了一个“爱”字。

  流动的美术教师、甘为学生当保姆的教学点教师……当摄影者按下快门,用镜头记录这些乡村教师的美丽瞬间,我们发现,这些原本普通的面孔洋溢的美因真实而更具质感,因善良而历久弥新,因一种平凡的坚持而使人久久感怀。

  不能不说,他们的故事让我们对美有了更丰富的理解。或者说,他们赋予了美更深厚的内涵。

  卢梭说:“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无疑,这些乡村教师满怀善意的行动便充溢着这种真正的美。

  与其说摄影者的画面打动了我们,不如说这些故事本身散发的质朴之美直抵人心。当摄影者将镜头对准他们,当越来越多的人对镜头中的他们投以敬重的目光,当泥土气也能赢得赞美,我们可以欣慰,这个社会对美的价值判断日趋成熟。

  循着这些被定格的画面,我们读懂美,读懂乡村教师。期待他们在感动更多人的同时,也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除了礼赞和感佩,给他们更多实实在在的帮助。

  被镜头捕捉到的毕竟只是瞬间,能记录下的故事毕竟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我们不应忘记的,还有那些在艰苦环境下坚守教育的“沉默的大多数”,大美无言,他们同样需要关怀和珍视。

  主编:鲍效农 编辑:周滋麟 设计:王萌萌

  《中国教育报》2012年9月10日第9版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