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观”池
班主任拓展培训
表演前
道德课堂下的生命教育
好开心呀
和外教在一起
黑板报
老师加油
毛局长和师生共上开学第一节课
毛局长赠书寄语
铭记母校
青年教师培训
青树翠蔓英语角
社团招新宣传
师恩难忘
师生互动的生命课堂
手抄报
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
校外文化墙
知书达理
志愿者社团招新中
在新课改的号角声中,52中率先谋划,响应郑州市教育局“追求有灵魂的教育”核心教育观要求,在学校新班子的引领下,52中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提出了“以文化人”的基本路径,打造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有力助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的高效提升。目前,“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模式已在52中校园内初见成效,学生在期中测试中多项学科成绩跃居学区第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本质提升。
“以文化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所在!”——郑州52中校长李国喜如是说。
走入五十二中校园,迎面展现的是影壁上“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这样一句话。这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52中人的价值追求。
在实施这一办学理念的过程中,学校领导班子坚持以郑州市教育局“追求有灵魂的教育”核心教育观为指导,深刻地意识到:真正的教育,不仅要是知识的教学、思维的传授、人格的引领,更重要的是融入生命每个细节的渗透过程。
内化于心,校园文化为学校教育发展“铸魂领航”
52中先从“文”入手,在“化”上下功夫,不断探索和创新理念宣贯的形式和载体,初步形成了以氛围营造为核心的“物化法”、以真情感化为核心的“感化法”、以教师垂范为核心的“同化法”等三种“内化于心”的方法和措施,使“有灵魂的教育”理念的宣贯做到了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走进校园,西边的树下,一个小姑娘,正手捧书本,看得着迷。近看方知,这位“学子”原来是铜铸的雕塑,而“学子”身旁的顽石上书写着“知书达理”。转身东顾,草地中央树立着生命教育首倡者詹姆斯•唐纳德•华特士的塑像,耸立一旁的石刻上书“修本”二字。再向东走,校园东北角的水池上,雕刻着“必观”。 孔子云:“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君子遇水必观。”当再次转身回望,校园西边围墙上“教育是生命的过程”八个金字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52中校园里这独具匠心的布置,是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校领导班子经过一整个暑假努力改建的结果,“我们要让每一位带着憧憬走进校园的师生,都能发现惊喜!”新学期开学时,他们的言语变成了现实。校园环境成为了“一部立体的多色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熏陶和鼓舞,实现着“久熏幽兰人自香”。
走入教室,在班级的文化角,都设置了不同形式的成长档案,其中不仅有学生的周记、试卷、奖状,还有学生的军训照片、活动感想、通讯稿、甚至老师在作业上的批语,只要是学生觉得值得纪念的、表现的,都可以放到成长档案里。通过成长档案的丰富过程,学生会发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感悟的过程,让老师的口传的教育,变成了学生心灵的自授。
52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凡要求学生做的,老师一定要先做。以身同之,劳佚则皆宜。课间的操场上,学生方阵跑的口号声不绝于耳,转而,又变成了呐喊助威声,原来操场中间,老师们的拔河比赛开始了。看着自己的老师使劲浑身解数,一个个呲牙咧嘴,学生们怎能不兴奋!刚才还气喘吁吁的同学,纷纷拥上前去,要帮老师们一把。“老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时的他们哪里还有体育锻炼的疲惫感!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是空谈的口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至情而不矫其情,才能大爱无疆。物化、感化、同化,使校园文化真正做到了内化。
固化于制,校园文化给学校教育发展“夯基固本”
校园文化作为现代学校管理的延伸和扩展,必须与落实于教育者身上的制度机制充分融合,才能真正达到文化塑人的目的。52中坚持从制度和机制层面落实“追求有灵魂的教育”的教育价值观,探索形成了以管理制度细化为起点、以教学思路创新为中心、以注重正面激励为重点的 “固化于制”的方法和措施,使校园文化精髓通过制度,实现了长效化。
制度细化,要细化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天学校上学放学,门口值班的领导、教师常听到接送孩子的家长这样说,“老师,让您受累了!”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学生还未进校,领导、老师已在晨曦中守候;直到夜色中最后一名学生走出校园,他们才取下“值班”的袖标。在52中人眼里,文化情感的传播并不仅仅是呵护的软语、铿锵的豪情,更多的时候,恰恰是无声的“雕塑”。
“无声”必须“有质”。学校领导班子大力倡导“培训是学校对教师最大的福利”。初步统计,今年以来52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384人次,其中仅校内组织的培训,平均每名教师就达4.1人次之多。这些培训的着眼点不仅仅之于当下,更着重于学校未来的发展,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更是不遗余力。青年教师今年平均培训次数已超过3人次。教师队伍锤炼力度的加强,成为了学校文化远景发展的有力保障。
制度,是由严苛走行自发的过程。新学期伊始,学校开始了新的“道德课堂”课题推进计划,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凝聚了52中领导、教师的大量心血。一次,为了课题攻坚,领导教师的集体教研竟持续到凌晨4点才结束。老师们挑灯夜战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时间在52中这里似乎仅仅成为了数字。领导说,看到老师们的辛苦,真有些于心不忍;老师们却说,看到学生由“要我学”真正变成了“我要学”,实在是开心。
文化践行的激励制度实施,是“自发”的关键。从教师文体活动到参与校园设施对社会开放、从师德征文演讲到教学基本功大赛、从享受学校的变化到参与学校规划,老师们看到的、听到的、得到的,都得到了学校制度的保障和支持。
“以文化人”制度建设的推进,改善了教师的教学生态,为学校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外化于行,校园文化使学校教育“走出校园”
校园文化的要义,在于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如何将校园文化外化成为学生的行为,直接关系着52中的学校教育如何“走出去”。52中决定从细节入手。开学后,除对新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外,只有一条要求:穿校服上学。简单的要求,学生很快就能自觉达到了。这时要求就有了新的延伸:校服要干净整洁。在老师的要求下,很快,学生就又能达到要求。要求就再次延伸:穿着校服要得体……潜移默化,学校的文化就这样一项项地分解成为每一个细节,使学生很快的养成了行为习惯。现在学校又出台了《郑州市第五十二中学学生十大行为习惯》,并在每班门口公示栏内写上已经养成的习惯和正在培养的习惯,正是这样细 致入微的要求,学生举手投足彰显了五十二中素质和风范。
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特地成立了包括“新起点”文学社在内的六个社团,涉及文学、朗诵、书法、绘画等多方面内容,以满足同学们的多种兴趣与需求。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大大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让社团活动更加贴合学生的心意。走在校园内外随处可以看到学生自信地微笑、听到他们礼貌地问候。现在常常听到附近社区的居民说,“52中学生有变化,校风很不错!”校园文化外化于行,就能使学校教育走出校门。
李国喜校长谈到:“以文化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所在,学校将力求建设适宜发展,可供熏陶、共同进步的校园文化环境。我们要在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思想统领下,全力践行生命教育,构建道德课堂引领下五十二中生命课堂形态,加强内心修养,培养高尚品德,努力完善自我,追求若水之善,成就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的新时代中学生,为幸福自我、荣耀家族、强大祖国而全力向学!”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