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教育资讯 >

教书育人,也有“七年之痒”吗?

2012-11-13 14:30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教书育人,也有“七年之痒”吗?

    面对职业倦怠:多给正面确认、创造宽松环境、有效调整自己……

    

     抄写100遍   插图 李哲

    新华网河南频道11月12日讯 大河网报道:教书育人是崇高、光荣的事业。同时,对于每个教师,这又是一份工作。既然是工作,总有干累、倦怠的时候。教师的成就和价值是在平凡、普通的岗位上体现。而这种体现的方式和过程也同样容易让人疲倦。

    教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人,会累,也会倦。幼教、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他们累了、倦了,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记者走访多所学校,调查多位老师,看看学校和他们自身如何应对这种职业倦怠,以便安然度过职业倦怠期。

    幼儿园篇

    【表现】

    不爱说话 对工作没兴趣

    和小朋友共处时语言减少,师幼之间互动交流减少;与同事之间的交往也明显减少,对探讨业务工作提不起兴趣,工作中的主动性降低。职业体验中,成就感减少,认为工作没意思,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相称。觉得孩子很吵很闹;幼儿园老师女性居多,出现职业倦怠时,情绪比较容易失控,一点点小事情都能让她很生气,很伤感。

    工作中容易出错,比如,上课需要10种教具的只准备了8种;饭前应提醒孩子很多注意事项的,她忘记了;对孩子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提醒不够,带班时事故发生的比例会增加。从身体状况上看,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感觉疲于奔命,工作力不从心。

    【解决方案】

    把正能量带给他人

    对于幼儿园老师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张秋萍认为,需要幼儿园管理层和幼儿教师双方的默契配合,共同解决这个问题。“目的只有一个,把自己的正能量带给别人。”张秋萍说。

    从幼儿园管理层面讲,园长要重视幼儿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让每一个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很清晰的方向认识。比如,优秀的教师既有适合走向管理岗位的,也有更适合做一线名师的,管理者应引导教师明晰自己的定位,这样受益是孩子,也是教师自己,他会觉得很开心,生活、工作有奔头。

    要创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比如,定期聘请心理专家或者专职的教育顾问,对老师进行心理疏导;经常鼓励老师,让他们心里充满阳光迎接每一天;组织他们去旅游,定时聚餐等等,让他们身心得以放松;同时,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依托团队建立一个敞开心扉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交流工作经验,分享心得,比如,工作中的忌语、忌行,工作中最委屈的事情等等。

    对于幼教个体来说,要有一个正确而积极的职业认知,既然从事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就要不断使自己拥有幼教专业精神,即阳光、快乐、积极主动。此外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比如,听音乐,和好友聊天,做运动等。

    小学篇

    【表现】

    处理问题简单、蛮横

    小学班额普遍较大,每个班级中有七八十个学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发生丁点儿的事情都找教师处理,教师应接不暇。长此以往,教师处理学生问题趋于简单化,甚至用一句“我知道了”打发学生,对于不完成作业或违反纪律的学生,态度蛮横,批评、发脾气很常见。

    让学生重复性抄写课文,把某个题写若干遍。对班中的学困生不管不问。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比较草率,缺乏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

    【解决方案】

    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给老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很重要。”郑州市黄河路第一小学老师王保恋说,环境宽松,有利于教师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提高工作效率。

    王保恋认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其后,就会以相应的理念与态度从事教育,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比如,科学安排教师工作,帮助教师做到劳逸结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减少不必要的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减少管理层次。多组织教师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等。

    重视教师的阅读,学校可以多为教师购买专业书籍,订阅教育类报纸杂志。可以把经典名著作为奖品奖教师,也可以把教育名著作为礼物送给老师,让教师们“读”有所获,使教师的专业知识长流新鲜的活水,滋润教师的心灵,提高专业素养,逐渐克服职业倦怠。

    下转B04版

    上接B03版

    中学篇

    【表现】

    备课不求精 上课没激情

    应试教育的现状,追求升学率以及学校之间的升学竞争等,导致教师普遍加班加点,常年超负荷劳动,使得老师身心俱疲,使得很多原本热爱教育事业,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的人,厌教情绪在不断滋长,教师对教育教学失去了热情和快乐。

    另外,中学大量“问题学生”的出现,需要教师消耗大量精力处理,以至于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厌烦情绪。

    于是,职业倦怠的老师,备课不再精益求精,上课不再激情飞扬,只是习惯性地使用讲授法,满堂灌,因为这样上课最省事;给孩子布置作业总是从几页到几页,难能帮学生精挑细选。

    【解决方案之一】

    爱自己 爱他人

    如何解决职业倦怠问题?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部)高级教师杨雪珍和李汀洁两位老师的见解很独特。两位老师认为,职业倦怠的出现和存在是必然的。所以,要认识到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是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首先要关爱自己,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让自己时刻保持一种愉悦的精神状态。关爱自己可以先从仪表做起,尤其是女教师,可以在发型、穿衣、气质上下功夫,做个优雅的女教师。看到别人欣赏的目光,听到学生的啧啧称赞,相信我们便不会视上班、上课为负担。

    坚持每天利用“两操”时间锻炼身体,保持身心舒适愉悦。身体好了,心情也会好。

    两位老师说,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这个群体的天空是单调的,而友情织成的天空是广阔的,多接触不同行业的人,交几个知心的好友,及时倾诉烦恼是一种非常好的心理调节方式。和好友一起逛商场,或在家中小聚,在美酒茶水中把知心话儿一吐为快,既发泄了烦恼,也拓宽自己的视野。

    【解决方案之二】

    学习老教师如何调整

    “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这一平台上,教师担负着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重任,因此老师要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大于一切。”郑州市名师、郑州四中高一一班教师任有志老师说。

    如何缓解职业倦怠?任有志认为,万事就怕一用心。要真诚面对学生的信任和依赖。一年又一年的学生来了又去,不变的是他们纯真的笑脸,求知若渴的面孔,这些都可以给老师带来“传经布道”的激情,鼓励他们永不疲倦地一直走下去。可以经常拜访一些老教师,学习他们的经验和精神。了解老教师的心路历程,细致观察他们是如何调整自己,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寻找新的目标和在学生身上找亮点。

    利用假期,学习培训。每一次假期都是教师充电提高的时间,和先进地区的教师在一起教研探讨,总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触。

    大学篇

    【表现】

    疲于应付 得过且过

    工作上疲于应付,得过且过。比如,有的老师把一学年的课集中在一学期讲完,更有甚者,把一学年的课集中在几个星期讲,疯狂地上课,上完之后叹口气说,终于完成任务了!

    把科研看作是应付完成工作量、职称评审的苦役;对那些经常外出“走穴”的人不屑一顾,嘲讽其不务正业,误人子弟。

    有混日子心理倾向,但又不甘心寂寞,内心很矛盾焦灼。

    【解决方案】

    学会与自己交流

    “社会应给大学老师合理的价值期待;学校要给老师营造温馨的环境;教师要调整好心态,笑对自己,笑对别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王振存这样说。

    王振存认为,社会不能因为大学处于教育系统顶端,就给予“神”的期待。大学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学要去行政化。去行政化是要行政事情行政管理,学术事情学术管理,避免学术管理行政化,还大学本真,赋教师权利,给学术自由。

    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调节自己,学会与自己交流。作为大学老师,不仅要学会理解教育,认识学生,还要学会认识自己:我的优点、缺点是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很多问题都是大学教师本身的心态造成的,当你笑对别人,别人就会笑对你;你笑对生活,生活就会笑对你。

    专家点评

    【职业倦怠之危害】

    老师直接受害 学生间接受害

    各行各业都有职业倦怠,不能因为发生在教书育人的老师身上,就将其无限夸大。对职业倦怠,指责、自责没用,正确看待、积极应对才是上策。

    河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徐玉斌说,据各种行业的调查,职业倦怠普遍存在,而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妥善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挫折的综合反应。具体体现为情绪低落、工作热情丧失、人际关系疏远等。

    职业倦怠会严重危害教师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些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直接的受害者是教师,但最终的受害者是学生。教师的职业倦怠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学生产生厌倦、冷漠的情绪,甚至将学生作为发泄对象,迁怒、体罚学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职业倦怠之药方】

    外部积极干预 自身心理调适

    应对教师职业倦怠,既需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从外部干预,更需要倦怠主体从自身进行心理调适,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这一现象。

    徐玉斌说,教师应当把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从而实现个性自我,这是教师信仰的一部分。作为教师,可能失去很多物质上的东西,但收获的却是“桃李满天下”,选择了教师职业也要适应这个职业所带来的困境。

    某一时期,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很正常,面对倦怠反思、总结,并采取积极措施,如进修、培训等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当教师对自身技能达到满意程度时,自信心会大大增加,心理安全感、个人成就感和目标感就会不断增强,职业倦怠也就可以得到缓解。

    合理定位职业期望。教师应该了解职业的可能性和有限性,不可期待成为学生的救世主,更不要期望解决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在内的一切问题。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学生、同事、领导建立融洽的关系,可以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心理不适,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工作。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