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办工厂一瞥
企业制度
省人大副主任蒋笃运参观校办工厂
市委办公厅职教调研组一行参观校办工厂
学生参与模块化实训
服装成品
华灯初上,喧闹的校园正逐渐恢复夜幕下的平静。然而,在学校服装实训大楼一层,却是一派井然有序的繁忙景象。十几位纺织工人,正神情专注的操作着手上的缝纫设备,机器间摩擦产生的轰鸣,莎莎不绝于耳。浓郁的呢子面料味道,让我们知道了这儿正在赶制一批御冬的大衣。屋内两侧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企业制度、行为准则的文化标语,让本已忙碌的空间显得更加紧张。而正面墙头一排醒目的标头,才真正让我们知道了这是哪里: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校办服装工厂。
新学期伊始,学校服装实训大楼仿真实训教室隔壁的门头上,赫然出现了一块醒目的牌匾: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校办服装工厂。作为学校下属的二级单位,校办工厂其主营业务为服装生产加工。工厂现有员工13人,自有生产设备50多台。生产设备均已达到现代化和系列化标准,部分设备甚至与国内行业先进水平同步。固定资产总额达400余万元。年生产能力达上万件。服装工厂的出现标志着学校在办学模式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同时也充分表明了学校对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一体”办学之路的绝对信心。
作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服装专业的领跑者,近年来学校始终牢牢把握地区经济发展的脉络,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增强学校服装专业吸引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服务地区经济建设的基本职能,走“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专业成长、学校发展之路。坚持探索多种形式下的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郑州渡森服饰有限公司、郑州卓越制衣有限公司等大中型服装企业签订协议,开展了“送教进企”、“订单式培养”等形式的合作。并于2012年上半年,成功的将耕语(郑州)服装工作室引入学校,共同承担企业产品设计开发制作、自主品牌研发、团体工装定制、高级客户量体定制等业务,完成了学校服装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又一次全新尝试。诸多大胆探索与取得的实际成效,也让学校在2011年,被郑州市教育局评为了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年度先进单位。
成绩面前,锐意进取科工领导班子,并没有放慢学校发展的脚步。为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彰显学校专业特色,提升学校整办学水平。科工领导班子与学校服装专业的骨干力量,利用暑假休息时间,对开设校办服装厂以及未来的发展运营进行了可行性评估;对校办工厂未来如何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思路,进行了反复讨论,对开办服装工厂充满了信心。
曾在校办工厂参加过短期实训的学校服装专业2年级学生李增福,兴奋的告诉记者,实训课和在校办工厂的实践经历是截然不同的。在工厂,学生不仅能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业生产环境下参与到了整个生产制作流程当中,得到全方面的锻炼。在感受到严格严谨的用工环境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工厂的企业制度、行为文化,增强了自身的职业素养,提早开始了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换,为未来就业上岗做好了必要准备。
在谈到对校办工厂未来发展定位的时候,校长穆书涛向记者介绍,在培养目标上,校办工厂一定要成为人才培养的“两地、两场”,即作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基地,而且要成为产品的生产场所和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场所。在教学工作上,工厂作为实习基地,一定要成为统筹学校实践教学的有力支点,按照人才培养计划的统一要求,与学校教学部门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实现实习实训的模块化教学,严格保证完成年度学生的实习、实训和专业教师的技术培训与实践活动任务。经过科工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集教学、实习、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创收为一体的,具有职教特点科工特色的教学模式,真正将校企一体化办学从一句生动的口号,变为一条生硬的准则,不断完善产教互动、工学结合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内部循环机制,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打开全新的局面,助推学校内涵提升,早日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