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省高院院长张立勇带着多名法官,为中小学生上开学第一课——法制课。
昨天,全省638所中小学校的部分师生上了新学期第一堂法制课。
现场
全省638所中小学校开学第一课学法律
“如果同学之间打架,有人被打伤,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啊?”
“初中生能骑电动车吗?”
“如果受到侵害,什么算防卫过当呢?”
昨天上午,在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礼堂,以往出现在电视里的严肃法官,出现在200多个初中生面前,回答学生们提出的一个个法律问题。全省法院“开学第一堂法制课”自此启动。
在送法进校园活动里,新学期第一堂课给孩子们传授法律知识,这在河南还是第一次。
活动开展前,省高院还通过网络、电视、短信等渠道,征求家长意见和对法官讲课内容的建议,搜集了22个方面的问题。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史小红说,“开学第一堂法制课”覆盖了全省18个省辖市的中级法院和163个基层法院,611名法官走进638所中小学校传播法律,全省30多万名中小学生迎来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
除了省第二实验中学外,郑州市盲聋哑学校是另一个授课点。之所以选择盲聋哑学校设点,是因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
“聋哑残疾人是犯罪多发人群,因为残疾人受法律保护,所以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二七区法院法官石海滨说,减少聋哑孩子的犯罪机会,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日常普法和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警惕性。
声音
用法制课堂占领学校阵地和恶势力争夺接班人
把法律送进课堂,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看来,不仅很有必要,而且要“坚持下去”。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占犯罪总量的5%~10%,造成了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他说,全省法院平均每年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000多件,其中很大一部分犯罪人是在校学生。
张立勇称,学校这块阵地,我们没占领好。这次就是用法制课堂占领这块阵地,和社会恶势力争夺我们的接班人。“我们想通过开学一堂法制课的形式,给孩子们从小灌输法制理念,强化规则意识。”
观点
1
偷书不算偷观念 不能在学校盛行
为何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多?如果你读过《孔乙己》,里面的一个片段能做出一些解释。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在现实中,一些学生便“模仿”起来。
张立勇说,偷了书,可能还想偷笔,刚开始小偷小摸,后来渐渐走上犯罪道路,“‘偷书不算偷’的观念不能在学校盛行。”
余雪峰是金水区法院少年法庭的法官。她说,在她审理的不少案件中,一些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并不认为这是不法行为。即便被人发现了,不少孩子还半开玩笑地以“拿错了,闹着玩儿”了事。
2
网络成未成年人犯罪最大诱因
余雪峰每天要审理很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但这些年,她越来越心痛,因为她面前的这些被告人年龄越来越小。
“我审过的案子中,被告年龄最小的才11岁。”余雪峰说,这个孩子小学都没毕业,因为痴迷网络,花钱越来越厉害,就跟一个年纪稍大的学生一起盗窃。这个案例也折射了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大诱因——网络。
张立勇说,有统计数据显示,未成年犯中的网络人群占比达88%,上网的初始年龄在12岁~15岁,70%的未成年犯是受网络色情暴力内容影响而诱发犯罪。
3
家长溺爱致孩子行为越来越缺乏底线
“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刚考上北京一所大学,因为驾校考试前家长忘提前通知孩子了,提起这事,孩子指着父母说‘你给我闭嘴’。”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校园普法教育问题的座谈会上,省人大代表周遂成说,现在家长大多溺爱孩子,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越来越多。
孩子们的行为越来越缺乏底线,张立勇说,“我们要从法律角度设置一个底线,家长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座谈会上,一位家长觉得很无奈:现在孩子不能太老实,容易吃亏,在平常教育时,只好“鼓励”他们外向、调皮一些。但一些孩子越来越“皮”,连家长都管不住了,后来走向歪路。
4
不满16岁
不能骑电动车
“每到放学,不少同学骑电动车回家,而且车速很快。初中生能骑电动车吗?”在法制课的提问环节,一名男生问余雪锋。
“不满16周岁是不能骑电动车的。”余雪峰说,《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里明确规定,骑自行车要年满12周岁,骑电动车要年满16周岁,“大多数初中学生不到这个年龄。”
他说,不让低龄的孩子骑电动车,也是为了保护孩子,避免他们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建议
法制课做成视频
普法活动要制度化
有家长担心,法官平时要审理大量案件,这样的普法活动会不会流于形式?
省人大代表李玉坤建议,把法制课制作成视频,八年级以上的学生,一整年的视频课都上成法制课。
“送法进校园,不能媒体一报道就完事了,要实实在在,把活动制度化。”张立勇说,不仅要上开学第一课,还要上放假前的最后一课,让孩子假期也能遵纪守法。
此外,李玉坤还建议,修订、弥补对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法律死角。“国家没有出台这样的法律,省里有这个义务,我会给相关部门提建议。”
成立校园法制沙龙
开展网上校园法制课
“从普通少年到不良少年,有年龄拐点。”团省委书记侯红说,孩子到了12岁渐渐学会偷拿东西、逃学,13岁开始学会夜不归宿,到了16岁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期了。
她建议,要关注未成年人早期的思想行为状况,“但这不是一个部门的事儿,公检法司、教育等多部门要形成合力。”
张立勇说,今后可以考虑成立学生校园法制沙龙。“现在讲的都是宏观问题,有了沙龙,可以就某些具体问题面对面讨论。”
此外,张立勇建议,利用校园网络开展网上校园法制课,结合“一校一法官”活动进行法制宣传。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