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热点新闻 >

丝绸之路、大运河申遗将迎联合国专家考察

2013-06-26 09:25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丝绸之路、大运河申遗将迎联合国专家考察
端门(3号宫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6.jpg
永宁寺塔基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7.jpg
汉魏故城的古城墙

    □记者 段伟朵 文 王亚鸽 摄影

  阅读提示| 今年七八月份,丝绸之路、大运河申遗将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现场考察,洛阳市各申遗点计划6月底前基本完成各项申遗准备工作。联合国专家到洛阳考察哪些内容?各遗址点工作进展如何?昨日,大河报记者来到位于白马寺东、距离洛阳市区约15公里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提前打探。

  【打探】 往返约8公里,沿途数十个遗址点

  站在白马寺东不远处、310国道旁,可以看到许多工人正在路北忙忙碌碌地工作着,几间白色的平房已经搭建完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这是汉魏故城遗址的首站——游客服务中心。

  “联合国专家抵达现场后,要从这里坐电瓶车,开始整个的考察线路。”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所长聂晓雨介绍说,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后,将包括展厅、监控室、资料室、接待室以及卫生间、停车场等游客服务设施。其中,展厅将通过沙盘的形式,对整个汉魏洛阳故城进行展示,资料室则存放着大量文字、图片、考古文献、保护工程档案等相关资料,让专家可以在第一站就对整个遗址点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这个宏观认知是什么呢?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办公室主任陈建军介绍:此次“申遗大考”的主要“验收题目”包括内城城墙、宫城区以及永宁寺塔基遗址。从第一站出发,沿路往北,过西阳门,经西阳门内大街来到宫城区,参观完宫城区后往东过建春门,参观东北城墙遗址;随后原路返回,经游客服务中心往南,参观永宁寺塔基遗址。

  由于汉魏故城遗址非常大,整个行程往返约8公里,即使全程乘坐电瓶车,整个行程下来也需要40~60分钟。

  【体验】 开古代都城轴线建筑先例 城墙最厚达20余米

  这些遗址点有何典故,保护现状如何呢?大河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上车,对各个主要遗址点进行体验。

  ●西阳门内大街:洛阳的长安街

  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路北上,至西阳门右拐,走上西阳门内大街。

  “西阳门是内城西墙的一道大门,从西阳门进去,就是西阳门内大街,这条大街可以称为洛阳的‘长安街’。”陈建军边走边介绍说,汉魏洛阳城东汉时期城市面积约10平方公里,曹魏及西晋时期原址沿用东汉城址。北魏时期扩展为三重城,面积近80平方公里,包括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其中,西阳门内大街位于宫城南侧,相当于北京紫禁城外的长安街。

  ●宫城区遗址:中轴线城市形制

  顺着西阳门内大街往东,来到宫城区正门——阊阖门遗址。站在阊阖门遗址前往南看,是一条笔直的铜驼大街。

  据陈建军介绍,铜驼是皇权的象征,汉魏洛阳故城宫城门前置铜驼,故名铜驼大街。南北走向的铜驼大街是北魏时期的主干道,干道两侧布设官署建筑、太庙、太社、皇家寺院永宁寺等重要建筑;汉代以前的都城是没有轴线大街概念的,铜驼大街开了中国古代都城轴线建筑的先例。目前,铜驼大街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已完毕,工作人员进行了原址模拟展示。

  “阊阖门、止车门、端门形制、规模基本相同,都是一门三道,正中道路只允许君王通过,王公大臣只能从两侧门通过。”陈建军介绍说,阊阖门遗址往北,依次是2号宫门遗址(止车门)、3号宫门遗址(端门),工作人员对3道门址也进行了原址模拟展示:由于考古人员发现阊阖门城门有包砖,所以在原址展示时,工作人员使用了包砖和夯土两种结构;而3号宫门在历史上曾遭破坏,考古人员仅发现南半部分遗址,为完整展示端门形制,设计人员采用不同材质加以区别。北魏残存部分仍与阊阖门、止车门展示方式相同,被破坏部分采用劈离砖(又名劈开砖或劈裂砖,是一种用于内外墙或地面装饰的建筑装饰瓷砖)堆砌。

  通过3道宫门后,就来到了宫城正殿太极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太极殿遗址考古发掘于去年启动,目前基本完成东半部分工作。

  据陈建军介绍,北魏继承并确立了曹魏以来不断探索的南北向城市轴线、单一宫制、外郭城制度、里坊制等城市形制,发展创新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形态,成为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变革期的重要城址,符合《礼记》中关于“五门三朝”的记载。

  ●建春门:嵇康在此奏响《广陵散》绝唱

  看完宫城区,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东行,到建春门。建春门只是众多城门中的一个。它有什么典故呢?陈建军介绍说,建春门外附近有个牛马市,也是当时的刑场,这个刑场曾经行刑过一位著名人物,就是“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嵇康临刑前的《广陵散》,就是在这里奏响,建春门因此闻名。

  ●城墙遗址:朝代更替,城墙最厚达20余米

  自建春门北上,来到一道历经沧桑的土城墙下,这就是保存了2000多年的内城东北城墙。据介绍,该段城墙最早是东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时修筑,公元前519年周敬王为避王子朝之乱,将都城从周王城(今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迁到成周城(东周成周城,即后来的汉魏故城)。2009年,洛阳市对该段城墙遗址实施保护展示工程,2012年对东城墙断面实施保护展示工程,在城墙断面外搭建了展示厅。

  在断面展示现场记者看到,不同时期的夯土层十分明显,包括一期东周夯土层,二期秦汉时期夯土层,三期魏晋夯土层,四期淤土层以及五期北魏夯土层。“从夯土层可以看出洛阳城的沿用过程,每到改朝换代的时候,君王就会对城墙进行加厚,后经多个朝代的不断修补,城墙最厚处达20余米。”

  登上城墙,记者看到城墙内外地面落差约2米左右,城内较低,城外较高,这是为什么呢?“这个落差就是历史演变的过程。”陈建军介绍说,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会有发洪水的时期,洪水将淤泥冲积到城墙下,却越不过去,淤泥逐年堆积,与城内形成了明显的落差。“汉魏故城自唐初废弃后,城墙以遗址状态保存至今已近1500年,历经千年沧桑,虽然部分城墙已经在地面上消失,但通过考古发掘,依然可以找到城墙的遗迹。”

  ●永宁寺塔基遗址:北魏皇家寺院,去百里而能见

  看完东北城墙需原路返回,通过310国道往南,通过西明门前往永宁寺塔基遗址,记者看到塔基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已经完工,工作人员对塔基遗址进行原址模拟展示。

  据介绍,永宁寺是北魏时期的皇家寺院,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历史上的永宁寺塔高约136.71米,距离洛阳城百里也可以看到。为了保护该塔基遗址,工作人员对其实施回填保护,并抬高60厘米,进行原址模拟展示。

  【计划】未来或将实现“模拟”旅游

  参观完永宁寺塔基遗址,整个行程结束。

  不过,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原址模拟展示实在有些不过瘾,历史上,这些著名建筑到底长啥样,能否通过一种更加直观的形式让游客了解呢?对此,陈建军介绍,除了沙盘展示,未来也可能实现多媒体演示、微缩模型展示等多种形式,届时,游客可以拿着中心提供的装有特定软件的平板电脑,实现“模拟”旅游。“比如,游客拿着电脑来到阊阖门遗址,电脑上就会显示阊阖门复原的三维立体画面,人前行或后退,画面也会有相应变化。”

  “目前,我们已基本完成宫城区重要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正稳步推进宫城区参观通道、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等工作。”聂晓雨介绍说,所有工程计划6月底完成,准备迎接七八月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现场考察。“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保护管理状态是此次专家现场验收的主要考核项目。”

  (大河报)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