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原区政府院内,边拆楼边喷水,看不到灰尘扬起
陇海路一拆迁工地附近,灰尘四起
河南商报记者姬中贵 邢军/文 河南商报记者张郁/图
一拆楼,扬尘漫天,这是大家固有的印象。但郑州一区政府拆旧办公楼,却无任何扬尘,原来,他们一边拆楼,一边喷水。见者叫好:政府终于想出了治理扬尘的好办法。
然而,同拆不同命,在不远的工地上,依然“狼烟”滚滚。见者摇头:出台了那么多治理扬尘的规章,还不如一根水枪有用。
镜头一
边拆楼边喷水,现场没一点扬尘
地点:中原区政府院内
昨日上午10时许,网友@腐后发微博称,路过中原区政府门口,发现桐柏路上水流成河,怎么回事?
“原来中原区政府院里北侧在拆楼,工地前专门用消防水管打出一片水幕。”@腐后说,“水从区政府院中不断流出,看不出一点拆楼产生的粉尘,郑州的工地管理已到如此水平,真心感谢政府啊。”
昨日上午10时30分许,河南商报记者在中原区政府院内看到,施工人员正在拆一栋五六层高的楼房。楼前,一根消防水管正对着楼房喷水,施工现场未见扬尘。
水管的另一端,连着政府办公大楼一楼的消火栓。水从院里不断往外流,桐柏路西半幅约400米的路段上存满了水。现场,蓝色围挡将施工区域隔离开来,并有工作人员提醒过往人员绕行。
拆迁方为河南远大建筑拆迁工程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称,这栋楼原来有6层,是3月18日开始拆的,“政府大院里拆房,可不敢让它有灰尘。”
路过的市民陈先生感叹道:“政府终于找到治理拆迁扬尘的办法了。”
镜头二
拆楼机砸墙,扬起漫天灰尘
地点:陇海路与桐柏路交叉口附近
政府拆楼,降尘方法挺好,那其他工地是不是也该仿效学习之?现实证明,有些爱,无法复制。
在陇海路与桐柏路交叉口附近,一个离中原区政府不远的工地上,“叮当”的拆楼声,带来的还是“烟尘三月下郑州”。3月19日,河南商报记者看到,挖掘机铲起大块混凝土重重地扔到一边,每次摔落都会扬起一团尘土。
施工现场附近没有设置施工围挡或其他提示,也没有划定施工危险区域,碎砖、瓦砾直接堆到路边,覆盖了部分人行道。灰尘随风弥漫在机动车道上,汽车从灰尘里钻出来时,车身已覆盖上了薄薄的一层灰土。沿着陇海路向西走,一路上有不少拆迁工地,情况大致相同。偶尔有工地停着一辆洒水车,看着让人怦然心动。
过路市民柴先生不住地摇头,“政府看来是知道咋样不起灰尘的,为啥不强制所有工地都这样做?”话音未落,同伴打断他:“人家是政府,能和人家比?”
回应
拆迁防尘,已出台很多规定
其实,为了减少拆迁扬尘,政府出台了很多规定。
早在2010年,郑州市就开始征收城市扬尘排污费,通过激励机制,达到控尘、降尘目的。
郑州市环保局网站公告也明确指出,施工期间,建筑工地在城市主要干道、繁华区域等,其边界应设置高度2.5米以上的围挡,其余设置1.8米以上围挡,易扬尘物料必须覆盖,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对车轮、车身等部位进行清理或清洗。
而且,工作人员介绍,遇到有扬尘的工地,市民可打12369举报。
关于陇海路扬尘的问题,郑州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说,陇海路拆迁是陇海路高架桥的前期准备工程。
“之前我们只配备一个喷水枪,现在增加到了两个。”这名工作人员称,他们会尽快妥善处理该路段的扬尘问题。
声音
出那么多规定 还不如一根水枪顶用
“同在一片蓝天下,拆迁待遇大不同”的现象,引起了市民和网友议论。
市民刘先生:扬尘由多个部门管理,多头管理,必然产生重复管理或都不管理,最后的结果是“你是风儿,我是沙,工地扬尘到天涯”,受罪的还是老百姓。出那么多规定,还不如一根水枪顶用,这道理,某些部门也不是不明白,为啥就是管不住呢?政府知道咋拆不起灰,为啥不推广?
@腐后:我猜到了这结局,却没猜到这过程。结果同样是楼被拆,政府院里和市民院里就是不一样。
@大河寒江雪:郑州天空中的雾霾还没散去,我们就开始制造灰尘。绿色郑州,不应该只是个口号。
@阳光先生:去冬今春,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被PM2.5笼罩。现在,漫天飞舞的尘埃又让郑州市民防不胜防。拆迁队在施工前,为什么不能考虑一下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可能会对市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呢?施工者舒服了,可周围的老百姓呢?监管机制又出了什么问题?能不能开出郑州第一张“未做防尘措施而污染环境”的罚单?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