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热点新闻 >

河南今日拉响防空警报 灾难发生时市民该怎样自救

2012-09-18 09:38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记者王壮平)今年起,我省防空警报鸣放将由“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第三个星期六)统一改为9月18日。 今日上午,安阳市将在全市范围内与全省同步进行防空警报试鸣,鸣响将持续约20分钟,望广大市民在此期间不要恐慌。

  安阳市人防办指挥通信科科长李树新介绍,今年全市防空警报试鸣将由原定1小时(9时30分至10时30分)缩短为20分钟,从9时30分开始,9时50分结束。李树新称,本次防空警报试鸣时间的更改是全省统一部

  署。同时,由于今年9月18日是星期二,为减少对社会正常工作秩序的影响,对警报鸣放时间进行了压缩。

  今年的试鸣活动,警报信号鸣响和间隔时间的长短将不发生变化,分为预先警报,长鸣36秒钟、停24秒钟,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鸣放时间为3分钟;空袭警报,短鸣6秒钟、停6秒钟,反复15遍为1个周期,鸣放时间为3分钟;解除警报,连续长鸣,鸣放时间为3分钟。试鸣时依次鸣放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持续时间约20分钟。

  李树新介绍,防空警报试鸣是城市人民群众防空演

  练的重要内容,本次试鸣活动,安阳市区纳入人防警报网的所有警报器以及各类发放防空警报信号的设备和各县(市)区均将同步参加试鸣,市内各区市民均能听到警报,以增强市民防空意识,提醒勿忘国耻,强化人民防空知识的普及。

  假如遇到重大灾害或战争,该怎样紧急避难和自救?在采访中,多数市民称根本没想过出现战争和其他重大灾难时该怎么办,缺乏必备的避难和自救常识。本报为此专门搜集整理了一些必备人防常识,供市民参考。

  临战疏散

  临战疏散是指国家宣布战争状态后至战争爆发期间的疏散。临战疏散的重要目标是附近的人员、物资、设施等。信息化条件下空袭的主要目标是首脑机关、交通、通信枢纽以及其他重要的军事设施或军事要地,其次是某区域内的居民,高中以上学生及教师,科技人员,文艺团体以及其无坚持生产、工作、斗争任务的人员。

  临战疏散地区以城市近郊为主。一般情况下,临战疏散地区通常距城市或重要目标边缘10至15公里。紧急疏散

  紧急疏散是指发现空袭或灾害征候时的疏散。通常指首次空袭前24小时内,或在空袭间隙中实施的撤退隐蔽行动。

  紧急疏散中,将根据人口数量、密度和城市及周围地区的地形条件和人民防空工事,就近就地疏散隐蔽。

  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疏散基地、人民防空工程等场所具有应急避难、应急消防、应急疏散等多种应急避险功能,一旦发生战争、地震及其他不可避免的灾害,市民可就近疏散到紧急避难场所内进行避险,例如解放大道红旗路人防地下城、丹枫园平战结合人防工程、丹尼斯地下大型超市和洹水公园、人民公园、易园等大型公园及大型地下停车库。

  【疏散常识】

  在战争爆发或重大灾害发生前后,国家会将人员、物资、工厂、设施等,有计划、有组织地撤出并安置到安全地区。届时,城区里将不再安全。由于水、电、煤气被切断,生活也难以维持。其疏散时机通常分为三种,即早期疏散、临战疏散和紧急疏散。早期疏散

  早期疏散是指在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或重大灾害发生之前所进行的疏散,重点是将不能坚持斗争、生产和工作的人员及重要的设施、物资、器材等进行转移。

  早期疏散的地区一般以中、远郊区的农村为主。通常情况下,重要物资、设施、工厂的疏散距离,通常距城区和主要目标边缘30公里以外;老、弱、病、残、妇、幼、中学学生及教师,在押的犯人以及重要的科研机构与生产单位的人员等,一般距城市边缘60至80公里;青壮年的疏散距离,一般距离城市边缘30至35公里,以便能在4至6小时内调回,参加支援城区的防空斗争和生产。

  【避难常识】

  避难时,我们应该带些什么东西呢?

  一是证件类,如身份证、工作证、信用卡以及现金、钥匙、医保卡等;二是食品类,如应急食品、瓶装水、饼干;三是服装类,如换洗的衣服、袜子、洗漱用品、简单的卧具等;四是药品,如针对身体不适的专门药品。此外,还可以准备求生工具,像多功能刀、手电、火柴等。还有一类需要带的是信息类物品,像地图、收音机、电话本、居民手册、防空知识手册等。防空警报鸣响时应怎样行动?

  预先警报鸣响时,准备个人防护器材,配齐个人防空应急包内的一切急需物品,明确人防工程位置及疏散转移路线。居室人员要关闭门窗,切断电源,熄灭炉火,关闭煤气、液化气等;空袭警报鸣响时,携带好个人防护器材和应急包,迅速进入人防工程内或按事先选定的地方疏散或隐蔽;解除警报鸣响后,有秩序地离开人防工程,清扫卫生、检查设施、关好门。临战前或灾害预警后的家庭应急计划包括哪些?

  1.家庭成员日程:活动时间、地点、路线及联系方法;2.明确急救、消防及人防报警方法,明确家庭易燃物品、煤气、电器及消防、灭火等防护器材位置;3.准备能坚持2至3天的应急包;4.应急行动时的成员分工;5.明确家庭附近的安全区和危险区位置。

  【自救常识】

  在遇敌空袭或地震时,如果被埋在倒塌的建筑物废墟内,应采取什么措施?

  人们遇险被埋后一旦清醒,首先要慢慢活动头和手脚,清理口鼻、面部周围的泥沙,以获得自由活动和自由呼吸的条件;接着要设法清除身边的泥沙和障碍物,力求扩大自由活动和呼吸的空间,切忌乱喊叫,焦躁不安,尽量减少氧气的消耗。注意寻找现存空间的支撑物,防止再次下塌被埋。当感觉憋气时,可寻找周围缝隙,并贴近缝隙吸气,发觉空气来源较好时,可慢慢设法使缝隙扩大,但需防止泥沙掉落将缝隙堵塞。发生洪灾时,应怎样避险?

  洪水泛滥时,居民必须采取非常行动。当街上涨水时,住在底层或低矮房屋的人,应向高层楼户转移。如突遇水淹,应当占领高地、爬上树,或利用各种漂浮物(木材、轮胎等)逃生。在淹没区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关掉煤气源。一旦落水,要甩掉沉重的衣服和鞋子,寻找和抓住近处的漂浮物或高出水面的物体,等待救援。对溺水者,要设法压出腹中的积水,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对因水灾造成的外伤,要尽快自救或互救。地震发生时,应采取什么行动?

  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的人员,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用合适的物品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并注意躲避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

  震中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居民应当保持冷静,在12秒内作出正确躲藏的抉择。在室内人员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将炉火扑灭;住在平房的居民,可充分利用12秒时间跑出室外;住在楼房的,要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结实的床、桌子下。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用口罩捂住嘴和鼻子,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更不能使用电梯。当被毒气、烟火等包围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当被毒气、烟火包围时,可集中保护一个密闭房间(浴室、卫生间等)隔断毒气、烟火和高温。并设法将房内的有毒物品尽可能移到室外,同时加强房间的气密性、坚固性、耐热性和耐燃性。注意收集饮用水、食品等。保持冷静,不乱喊叫,不点明火,以减少室内氧气的消耗。同时应千方百计向外传出求救信息。用密封桶、塑料袋等封存大小便等异味物质,力求空气清洁。一般一个人有1立方米被密封的空间,可以生存2小时左右。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