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校园广角 >

赴申城学习拨迷雾 回学校汇报共提高

2014-04-01 18:37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王红华老师作为参与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的班主任代表发言

文科教师在二楼会议室集中听取了赴上海学习教师的汇报

 补充新知,增长见识,更新理念,提升水平。

一次次思维的碰撞深深感染了与会教师

找到一种适合自己本土的方法才是上策

汇报中教师们发自内心的感触获得了阵阵掌声

副校长王艳荣在教研交流会上做总结

  为了深入推进教改工作,3月下旬,郑州47中学习团队一行24人,带着领导的嘱托来到美丽的申城,进行为期三天的学习生活。教师们每天专心听课,不断反思总结,补充新知,增长见识,更新理念,提升水平。3月31日下午教研时间,47中文科教师在二楼会议室集中听取了赴上海学习教师的汇报。

  王红华老师作为参与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的班主任代表发言,她说:这次申城之行首先是解决了我的诸多困惑,打消了心头的疑虑,“座位编排与调换、小组合作与评价、个人考评与作业布置、教学进度与难易把握”等问题迎刃而解,复旦二附中十多年的分层走班经验把笼罩在我心头的迷雾轻轻拨开,我感觉顿时云开雾散,和煦的阳光照亮了分层走班的路。英语教师袁毅梅在短短的三天学习中写下了多篇日志:“三人行,必有吾师”、“ 反向思考也很重要”、“ 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如何打好手中的一付‘牌’”……在交流汇报活动中她晒出了这些日志,得到大家热烈的掌声。

  历史教师翟自勇从历史角度解读了复旦二附中厚重的文化。他激动地说:在这次远行的参观和学习中我发出了无数次的感慨!二附中的“望道楼”得名于复旦前校长陈望道,他曾经留学日本,归国编辑《新青年》并且是《共产党宣言》的首译者。建国后任《辞海》总编辑,陈望道是最早在刊物上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学者之一,他还是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二附中的“相辉楼”得名于复旦大学创始人、复旦大学首任校长马相伯和复旦校训“勤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题写者,前校长李登辉;“步德楼”得名于杰出数学家苏步青和物理学家谢希德,他们都是复旦的前任校长。谢希德是1949年后中国大陆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她把握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机遇,为复旦大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和前任校长苏步青开创了复旦辉煌的“苏谢时代”。翟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林肯好像说过“我们被赋予自己的家庭和生存状况,但不证明我们不能改变一切”。虽然我们的学生素质差一些,我们的教学理念落后一点,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这一切,只要我们愿意做,我们也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熠熠生辉,我们的学校欣欣向荣,因为我们不缺少优秀的老师,只是缺少灵感的迸发,我们可以让改变发生,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政史地教研组长李玮带着问题和目的前去,她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学习复旦二附中“探究性学习”的精髓。两天的观摩学习和见闻感受感触颇多,唤醒了多年来渐渐冰封的教育激情,她说:我们感到与他们的差距相当大,如何能让学生无论何时回忆起当年的中学时光都充满了款款深情与眷恋,这需要每一个作教育的去探索,找到一种适合自己本土的方法才是上策……大家回顾三天的交流学习历程,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一次次内心的独白,一次次内省的冲动深深感染了与会教师,汇报中教师们发自内心的感触获得了阵阵掌声。郑州47中充分发挥外出培训、学习、观摩的作用,交流学习共享收获,使外出学习发挥更大的效益。带着任务外出学习,满载收获回校开展汇报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群体专业水平的高速提升,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