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宾校区理科讲坛正式开讲
赵红霞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探究》精彩纷呈
张蓓蓓老师的《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素养》引人入胜
陈峻副校长作题为《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十大行动策略》的总结性报告
“课堂是教学的阵地,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老师如何教的得当,从而使学生学得有效,是每个老师都应该研究的课题……”在崔世瑛老师的主持下,3月12日下午,迎宾讲坛的全体理科组成员在迎宾校区报告厅,倾听了赵红霞和张蓓蓓两位老师的精彩报告。
赵红霞老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探究》的报告中,展示了她如何把田保华副局长提出的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实践中。她备课之前,首先“备学生”,全面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用“对比形式”“游戏形式”“以学生作品为案例引入课题”等形式,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到探究式学习状态,以“幻灯片展示”“网络在线”“微视频”“微课程”“小组合作”等灵活多样、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吸引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创造性地完成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课堂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浸润了学生的心灵,让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爱学乐学的有效课堂。
张蓓蓓老师在《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素养》的报告中着重陈述了自己对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素养问题的思考以及如何将新课改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她认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教育功能。其中包括“微观思想”“守恒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平衡的思想”“绿色环保思想”,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化学学科自身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热爱化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让化学学科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更多地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体验、交流与合作,通过探究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享受化学学科带来的乐趣,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之后,陈峻副校长做了题为《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十大行动策略》的总结性报告。他以赵红霞、张蓓蓓两位老师的教学思索与教学实践为范例,着重强调课堂是一切教学改革的核心。课堂的精彩不在于课程知识本身而在于课堂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喜悦、成功、正能量。课堂的价值应该在课堂上“让所有学生听懂,个别孩子有所感悟,个别孩子终生难忘”。
构建道德课堂生态,让教育回归其本源,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让教学回家”,即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实施“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学习方式,构建“先学、展示、反馈”的课堂流程。学生的学习变为主动、乐学、自主、合作、探究;最终形成兵兵互动、师生相长的课堂生态,实现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品质的共同提升。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