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李清炎利用每个周末去家访补课。
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
老师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成长。
郑州47中九年级学生张琰在开学前几天腿骨折,家长很焦急,孩子很沮丧,班主任李清炎老师得知后带上班委会同学,买上牛奶等营养品去家访,稳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以信心,给家长以宽慰。借助发达的通讯工具,家长和老师们之间的沟通方式特别多,可以打电话、发邮件、聊QQ、发短信、微博、博客等等,“尽管现在有了很多先进的通讯手段方便老师与家长沟通,但家访的老习惯依然不能丢。”12月3日下午,家访归来的班主任李清炎深有感触地说。
经医生诊断,张琰同学受伤较重,动完手术以后还要在家静养三个月,班主任和班干部商量,利用每个周末去家访补课,并做孩子的思想工作,缓解孩子的压力。开学时,李老师到班说张琰同学受伤了,同学们都很伤心,主动到班长处报名去给张琰同学补课,把每周所讲的内容做好笔记,并整理好每次发的卷子,用专用的档案袋装好……为了不让张炎掉队,大家都成了一个合格的“小老师”。返校时,班内已经安排好每天有专人在门口背张琰同学上楼梯,并负责全天的活动。
家访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继续。“家访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应仅局限于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同样重要,家访仍是了解学生最有效的途径。”47中副校长王艳荣说。家访的好处有很多,学生看到老师来看自己,会感觉老师心中装着他,这对学生来讲是个莫大的鼓励;家访容易争取到家长的配合,对学生的教育更及时有效;另外,老师通过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成长。家访的功效很难替代,不管工作多忙,老师都应该尽可能地安排时间家访,走进学生的家。
家访过程中,教师们代表学校,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及办学目标,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建议;任课老师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校学习、思想、纪律、生活、卫生等方面的表现,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对学校的工作给予支持和配合。47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时间,进行多途径、多时段、不定次数的家访,真正做到了正面宣传、积极引导,尊重家长,并把家长好的建议带回来,建立家校交流平台,增进师生感情,加强家校融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