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2012暑期河北省百万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开展千乡万村“体验省情、服务群众”活动号召,7月13日,经济学院师生50余人,奔赴涞源县大茂山贫困山区,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大茂山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位于保定涞源县南马庄乡,自建立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每年从六月份开始,截至7月中旬,经济学院的同学们就在校园内及河大老师生活区内征集老师及同学们捐献的各类生活用品,经过分类、整理、打包、装车等艰苦繁重的劳动之后,将几卡车的物资运送到山里有需要的村民手中。
7月13号中午,经济学院师生乘坐的大客车及满载爱心物资的三辆卡车开进入大茂山,在南马庄中心小学,老师及同学们将物资分类整理好,下午,队伍进入驻地桑树堰村,在村长贾金良家安排好食宿,并在董湘岩老教授的带领下熟悉当地环境。
7月14号,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董正信、老教授董湘岩、团委书记马辉为桑树堰村的困难户席小四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在听及其儿子因考上大学而无法交学费时,董正信书记当场拿出两千元钱交到席小四手中,幷与其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接下来,董书记为村中的其他三个贫困学生进行了捐助,给他们带去了价值百元的学习用品,并给予200元的资助。
从7月14日下午开始,各位青年教师和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队员们就开始走家串户,与老乡进行深入的交谈,了解山区人民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情况,并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山区人民的艰苦生活。
在调研期间,同学们盯着烈日,踩着乱石,平均每天步行超过30里山路,将问卷一份份的分发下去。除了调研,同学们还与老乡们一起下地挖土豆、打杏、剥杏核,帮老乡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与老乡们一起做饭,一起休息,实现了“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原则,拉近了与山区人民间的距离。与老乡劳动的同时,每小组都与一户老乡建立长期联系,并将买来的土豆、玉米、南瓜等作物的新品种送给老乡,开出一块试验田搞试验种植,实现“科技下乡”。
在调研间隙,同学们又把捐献的30台电脑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分发给各个小学,并将五百本书籍捐献给各小学及村委会的图书馆,实现“文化下乡”。已经退休的河北大学图书馆老教师刘老师为山区人民捐献的了数万元药品,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分发给患关节痛及腰腿痛的老乡们,实现“卫生下乡”。
十天的调研活动中,实践小分队坚持进村入户,实地调研,掌握第一手关于山村现状的详细资料。最高去过海拔1800米的老爷石塘,最远到过离驻地70里的桦木沟,真正做到了“进山、进村、进户,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进三同”原则,实现了“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三下乡,为群众提供科技、文化、政策、法律等方面服务。同时,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等媒体也对此次实践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