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晚,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山东大学国学周活动最后一场讲座在邵逸夫馆报告厅落下帷幕。复旦大学白彤东教授作为压轴嘉宾做了题为《儒学在当今世界的意义》的讲座。
白彤东教授从经济与儒学的发展说起,他认为经济发展影响儒学发展,至于儒学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还有待商榷。儒学在当今世界复兴的可能性在于:一是政府利用,另一个是很多人自觉的结果,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比如北京奥运会,决策者更加认识到与西方对话应该拿出比“红色”更以前的东西。白彤东教授说,作为一位哲学学者,他更关心的是规范,而非描述,也就是世界应该是怎么样,而不是它现在是怎么样的。中国从鸦片战争的挨打,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挨饿,到现在世界各地办孔子学院的“挨骂”,但中国崛起的历程也恰恰传达给世界一种独特的文化信息。儒家思想形成之初是适用于华夏民族的,“华夏”指的是有文明的人,这就意味着儒家思想适用于今天的世界。
在谈到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与孟子的思想时,白彤东教授认为,所谓西方的自由民主国家与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投票人,比如美国这样一个在世人眼中自由民主的国家,实际上美国人对政治非常无知,而民主参与的前提应该是对政治的了解。他说,我们知道现代民主源于雅典,但需要牢记两个前提:一个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另一个就是它是一个小国,人民了解并且知道自己对于政治的需要。资本主义社会(指全民劳动的社会),人民根本无暇顾及。孟子的思想政治制度倡导政治决定由人民的声音和儒家人物(仕人)共同进行,是一种混合型政治,也许今天该有精英参与的某种回归。此外,自由民主国家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投票人必须是本国现存公民,那么就意味着这个政治决定排除了外国人和将来人的需要,因为他们无权投票。
讲座最后,同学们就孔子学院、国学作为必修课的建议、儒学作为某种注释、个人理想与世界、现代性、农业社会的短视等方面问题向教授请教。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还迟迟不愿离开,围着教授继续提问,白彤东教授一一给予耐心回答。
白彤东,1970年生,1994年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科技哲学硕士毕业,2004年波士顿大学哲学系博士毕业。2001-2002在麻省理工学院狄伯纳(Dibner)科学与技术史所做狄伯纳博士生学者(Dibner Graduate Student Fellow),曾在美国泽维尔大学哲学任教。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政治哲学。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