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校园广角 >

德国汉堡大学文学博士关愚谦来上外作精彩讲座

2012-08-05 07:36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4月16日晚,上海外国语大学思索讲坛的第136讲请来了德国汉堡大学文学博士关愚谦作题为《德国在欧洲所起的作用》为题的讲座。移居德国多年、年届耄耋的关愚谦精神矍铄,激昂处话语掷地有声,谈笑间风趣诙谐。颇有传奇经历的关愚谦在为上外学子讲述多年在德生活所见所感的同时,站在历史高度,跨越两国文化,对西方社会特点及中国发展态势作出了颇具睿智的评点。

走进德国——理性与真诚交织

开场时,关愚谦便用流畅的德语引领大家走进一个真实的德国。关愚谦的讲述丰富了大家对德国人的印象:极为重视隐私的德国人,从不过问他人私事。关愚谦玩笑般的说,和德国同事相交几十年,甚至连他的婚姻情况都不清楚。描述德国人,关愚谦用了个特别的比喻:热水瓶般的外冷内热。他们不习惯吐露内心感情,往往以沉默的行为表达感情,细致入微。而对于德国人的严谨,关愚谦以幽默口吻讲述了他妻子海佩春在写书介绍中国文物时一丝不苟的故事。关愚谦在汉堡大学教书时,学校极为重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非常看重“民意”。德国是个民主气息非常浓厚的国家,下到生活琐事,上到议会选举,民众对于由民主方式解决的争论的结果,都会绝对服从。

在德生活多年的关愚谦感叹道:德国人最了不起的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整个国家的国民都承认那一段纳粹法西斯专政的残酷罪行。柏林市中心如今有大片的犹太人纪年墓碑,以谴责纳粹,铭记历史。40年前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墓前的那一跪,更体现了德国人在历史问题上的忏悔态度。

德国对过去不断地反思和改革造就了今天她在欧洲的地位。追溯历史,正是德国与法国的和解成就了欧盟的雏形,团结了欧洲的力量。关愚谦佩服德国先进、民主、有理性的法律体系使德国成为法治国家。谈到近两年经济危机,关愚谦认为,为德国采用的社会市场经济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和受监督体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视西方——取其所长,清醒认识

关愚谦反复提到的一点是,要吸取历史教训,正确看待西方,对西方世界永远采取批判的眼光去学习。关愚谦总结道,西方人的思想是永远不满足,所以他们不停地扩张土地、侵略、改革、发明。他们靠战争、侵略建立了文明。西方文化是进取的、进攻型的,包括德国。中国文化是和谐的、中和的,同时也有其保守的一面。虽然西方国家宣扬人权民主,自由平等,但当今阿拉伯国家的战事,正印证了关愚谦所说的:西方国家将之国家“幸福”建立在他国的痛苦之上。

西方通过500多年的争斗换来的民主,如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西方对我们民主、人权方面的指责,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改革步伐,而不是照搬西方民主制度。不迷恋西方。只有国家富强了,经济建设好了,民主才会有更厚实的基础。同时,关愚谦洞察当今美国正走下坡但愈发显耀国力的态势,提醒我们用“第三只眼”看世界,分析当前形势,站在更客观的角度看问题。

中国之路——回顾过往,寄望未来

提及往事,关愚谦感慨说,自己经历过最苦的日子:当过日本侵略时的亡国奴,亲眼见英美军舰在黄浦江巡航,美国宪兵横行,亲历了新中国成立的狂喜。在中国急剧变化的年代里,一切都在剧烈演变,而关愚谦在动荡的时代中浮沉于变幻的境遇。他说:“我对自己感到很幸福,因为能将过去的经历揉进当下,去看待德国和中国的生活。”

当今国际上普遍在思考中国的迅猛发展速度,相比之下,我们不少人处在其中而不自知。长居国外的关愚谦则对中国发展速度,民主自由进程有更切身的体会。站在客观的“局外”,关愚谦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更乐观的展望。关愚谦认为,要超拔出日常生活,从历史高度看待问题。关愚谦认为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从摸索到转变的大好时机。

进入提问环节后,有同学问道:“西方是如何看待崛起中的中国的?”关愚谦的看法是,西方对于中国的各种赞美是出于政策的考虑,中国人自身不可以盲目骄傲。而对于另一位同学关于德治和法治孰优孰劣以及如何向德国学习法治的问题,关愚谦回应道:“中国传统道德中有很多封建的因素。人是需要自由的,但一定要对社会负责,要自由也要自律。” 关愚谦在热情洋溢、妙语连珠的回答之后,还为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许多著作,并将自己的作品赠与上外图书馆。

这场讲座,同学们追随关愚谦的讲述,对于德国的现状,和中西方的形势有了新的理解,开启了看待中、西、德多方的新视野,也记住了关愚谦这位幽默而有智慧的老人,受益良多。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