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校园广角 >

提炼湖南精神与发展湖湘文化

2012-08-04 12:38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在华夏文明初露曙光、先民开辟蛮荒的时代,这里就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率领人民耕作生活的地方。据《周易·系辞下第八》所传,“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神农在这里留下了耒水、耒阳等遗迹,而炎帝陵更与陕西的黄帝陵一样,成为全世界中华儿女寻根祭祖之地。

到唐虞之世,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湘南永州九嶷山,娥皇、女英二妃追随而来,闻帝已逝,悲痛欲绝,投湘水以殉。后人尊二妃为“湘妃”、“湘夫人”,她们在洞庭湖君山上留下了“斑竹一枝千滴泪”的动人传说,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第一个真正具有典范意义的爱情传奇。上世纪90年代在九嶷山周边地区的考古发现,以及九嶷山舜帝陵庙的建设、祭祀在古今文献中最具连续性都为湖湘文化的悠久渊源提供了更强有力的证明。

商周鼎革之际,湖南又成为“方国文化”交汇之地,“四羊方尊”在长沙宁乡的出土和近年来“炭河里”商周青铜器遗存的发掘,都是那一时代湖湘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极佳例子。春秋战国与随后的秦汉两代,“湖湘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化概念开始成形,楚文化和汉文化先后给湖南这一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以及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马王堆汉墓“长沙国南部地形”、“南部驻军”两幅迄今最古老的帛书地图以及龙山里耶秦代竹简的先后出土,说明“湖湘文化”的地理、行政格局最迟在秦汉已基本确立。

湖南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在宋明以前文化落后,“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即是东汉时期湖南人的杰出代表,陶渊明的曾祖陶侃读书杉庵、主政荆湖、葬于潭州。而对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天台宗和禅宗沩仰、临济二派都源于南岳衡山般若寺,俗语中“走江湖”的“湖”字即指湖南。“屈贾之乡”也绝非过誉之词,《楚辞》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自觉创作的浪漫主义作品集,从人文地理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湖南特别是沅水、澧水、湘水激发出的千古绝唱,屈原在《湘夫人》中所歌咏的“沅有芷兮澧有兰”正是那时物产丰饶、风光秀美的湖南的真实写照。到了隋唐,“三湘四水芙蓉国”已成为湖南的别名,唐代诗人笔底的“潇湘山水清绝”构成了中国人诗性心灵、文化意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杜甫、柳宗元、王昌龄、杜牧等都曾歌颂、叹美“潇湘”,如“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潇湘洞庭白雪中”、“春风无限潇湘意”、“不到潇湘岂有诗”等。

如果说,唐代之前数千年的岁月是“湖湘文化”在湖南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的阶段,那么宋代以降千余年就是“湖湘文化”开花结果并取得丰收的时期,这与整个中国和近现代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存在着某种奇妙的契合,并最终在近两个世纪中西文明的激烈碰撞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和人类历史演变的进程。湖湘文化也在这种大交汇、大碰撞、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得到磨练、滋养和成长,为其在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新时期走向全面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湖湘文化发展和传承的优良,不仅表现在其历史悠久,更在其绵延不绝和影响广泛。就拿宋明理学来说,其开山是著有《太极图说》、《爱莲说》的湖南道州人周敦颐,其殿军是明清之际三大家之一、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顶峰王船山。再以宋代“天下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为例,其绵延千年而不衰,并逐步超越嵩阳、应天、白鹿而成功转化为今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大等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前身和“灵魂”,为全世界所仅见。而清代涌现出的湖湘人物群体有以陶澍、魏源、贺长龄为代表的经世名臣,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为代表的中兴将相,以谭嗣同、唐才常为代表的维新变法诸君子。变法失败后,轰轰烈烈的革命潮流席卷全国,湖南人以其深受湖湘文化陶冶、习染的独特气质和性格走上历史舞台:涌现出了以黄兴和蔡锷为领袖的革命党人,以杨度、宋教仁为代表的“宪政派”和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为杰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主演了一幕幕历史的恢弘大剧。

直至当代,湖南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突出表现都令人惊叹。据不完全统计,湘籍院士已达148人,而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则有当代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历史学家黄仁宇、“学术超男”易中天、“离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的中国人”杨小凯以及各个领域众多的知名学者。在文学艺术领域,我们可以看到沈从文已成为当代文学传承的经典作家,而琼瑶、龙应台这两位湖南籍女作家更是左右了当代汉语文学圈的风气,谭盾独具一格的音乐创作让“奥斯卡”和“格莱美”青睐有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黄永玉成为首位荣获“奥林匹克艺术奖”的中国艺术家……

湖湘文化如湘江之水浩浩荡荡,“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湖湘文化如南岳衡山郁郁苍苍,“雄镇天南,泽沛三湘沾雨露”。湖湘文化有星城之璀璨,诗城之明媚,雁城之多姿……;湖湘文化有岳阳楼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橘子洲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湖湘文化有爱晚之闲雅,韶山之朴素,凤凰之浪漫……;湖湘文化还有桃源之清幽,武陵之灵秀,崀山之赤诚……

正因湖湘文化具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多维的向度,所以对“湖南精神”加以总结提炼,无论选择哪些词语概括总觉得不是那么妥帖、那么恰如其分。反观其他地方,如去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的“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江苏省于同月6日发布的“江苏精神”——“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浙江省2005年第二次提炼的“浙江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以及最近“广东精神”已公布的首选条目——“先天下、纳百川、重实干”,因其明确而突出的区域主导功能特征或“地域文化首要维度的单一指向”而在提炼和概括上确实要容易许多,结果也不会过于“莫衷一是、众说纷纭”,而且群众的认可度、接受度相对而言也比较高。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