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传播实际上是在人的思想领域里的一场拔河,因为我们随时都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污染,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思想起到净化作用,希望它能够在我们的思想领域里得到认可,并且逐渐形成深层次的认识。”
初见陈老师,就被她一身的古典气息感染,因为这种特殊的气质,记者一眼就认出了这位年轻的中医博士。显然,由于积极推动传统文化,陈老师常常接受采访,面对记者,陈老师显得自然亲切,说起话来也是温文尔雅。
近日,陈老师刚刚为我校老一辈工作者主讲了一堂医疗保健知识课。
传统文化——继承与传播
陈老师十六岁就成为了河南医科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开始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并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受益良多;到了北大医学部攻读研究生时,接触到了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老师,由此开始深入学习,利用传统文化改掉了自己身上很多缺点,调节自己的心理。
在读博期间,陈老师遇到一位改变她想法的老师,就是来自台湾、讲《弟子规》的蔡礼旭老师,蔡老师讲到传统文化对现代人心理、身体的益处,这让陈老师意识到,自己在传统文化中收获很大,应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借助传统文化解决我们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自此,陈老师和一些读博时认识的朋友们就经常举办讲座,推行传统文化,几年来,他们去过石家庄、沈阳、天津、牡丹江、义乌、本溪等多个地方。举办了如《和谐家园呼唤女德》、《好的身心健康与德行》等多场讲座。
在科研方面,由于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传统文化的推行与传播上、在社区坐诊治病上,陈老师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作出,影响了评职称。老师、父母和领导都催她快点完成科研,这样就能带研究生了。对此,陈老师笑着说:是要抓紧时间了,不然违背了“父母之志”,那就是“不孝”了。
身体力行,运用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传统文化推行者,陈老师深知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对于我们现代人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文化运用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中。
陈老师作息时间严格遵循阴阳运行规律,每天晚上十点钟一定睡觉,从不过夜生活,冬天6:00起床,夏天5:30起床,陈老师说,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应该顺应天时变化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待人接物,无不体现着传统文化的智慧,我们应该追求那些真、善、美、慧能够启发人心灵的东西。”
陈老师喜欢中国古典服饰,因为古典服饰的设计实际上可以保护好人体重要穴位;喜欢听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比如《春江花月夜》,因为古典音乐只有五音,五音对应五脏,实际上欣赏音乐的过程也是调理五脏的过程;陈老师还是一位素食主义者,因为按照中医理论,食素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尤其是在食品安全让人担忧的现代社会。
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
陈老师是河大医学部教研室副主任,医学部岐黄国学社指导老师,是一位积极的传统文化推行者,同时又是一位中医博士、中医医生,但陈老师还是最喜欢以中医班班主任这个身份来定义自己。陈老师期望医学部的学子们,不仅在医术造诣上“高高山顶立”,而且在传统文化的修养上能“深深海底行”。
她要求学生坚持锻炼一种传统养生方法,比如太极拳、八段锦、武术,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同学们练习手上的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推拿和针灸技巧;另一方面陈老师认为传统的锻炼方法讲究呼吸吐纳,不会耗气,对人身体更有好处。
在文化修养上,陈老师的学生们见利不争、见义而为。医学部很多学生都是贫困生,这些学生每月生活费只有一二百元,常常用洗衣粉洗头,但是在发奖学金的时候,陈老师的班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家争夺奖学金名额的现象,相反,大家会主动让给更有需要的人。受条件限制,医学部的老师们都是写板书,下了课就会有学生主动去擦黑板。这些都得益于老师的言传身教。
推己及人,做义诊,善待他人
虽然陈老师参加工作只有三年,但在老师和同学们中间已经小有名气,这除了因为陈老师是传统文化的积极推动者,更是因为陈老师常为大家做义诊。
起初,大家听说河大来了一位中医博士,就过来找陈老师看病,老师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给大家做义诊,有老人、有小孩、有老师、有学生,甚至还有病号到老师家里请老师帮忙。后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陈老师就到社区的诊所坐诊,但是从来不收大家的挂号费,陈老师还带领自己的学生过来实习,让学生学习抓药、称药,还让学生帮助患者煎药、打粉。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又能帮助大家。
有一次,陈老师治好了一位老人家的病,老人家在端午节的时候亲自包了一包粽子送给她,还是冒着热气的,这让老师很感动。过年时,也常常有人给老师送来饺子、自家的菜。还有一次,陈老师从外地讲学回来,晚上十二点到站,而且还下着暴雨,一位老师听说之后,就借了辆车,冒着雨到车站把陈老师接了回来。
陈老师说,我们在做好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到要得到回报,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互相的,付出真心,就会得到真心,最终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和谐。
“现在最需要学校的支持”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