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郑州变法 (部分 转载于郑州教育信息网)[中国教师报香山会馆](2)

2012-08-04 23:50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重要的是对督县结果的使用,督县结果使用得当,将会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更有利于推动督县工作健康发展,否则,督县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翟幸福说。

  对“督县”结果的使用,该市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加大奖惩力度,加大对政府和政府主要领导的奖惩力度;二是将“督县”结果公布于众,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记者了解到,实践中,该市每年都由市政府召开“督县”结果新闻发布会,并在《郑州日报》发布“督县”结果通告,公布主要评估数据。与此同时,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与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联合发布“督县”结果通报。该市将“督县”结果列入县级人民政府及其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郑州市委组织部把对县(市)区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100分中的20分,交给郑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参照“督县”结果打分。

  教育“视导”:基于问题解决

  原本是帮助学校改进工作的督导检查曾一度成为学校的负担:学校既要按照要求紧张准备各种材料,又要安排好生活服务,还要想方设法让督导检查人员多打点分,使学校的名次尽可能靠前,不少项目的督导检查沦为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2007年,郑州市金水区将“教育督导”改为“教育视导”,一字之变改写的是教育督导的方式,折射的是教体局与学校关系的变化。郑州市金水区的教育视导不是办学目标、班子建设、师资队伍、德育工作、信息技术、后勤服务等什么都检查,而是定位于对校本教研的专项视导。教育视导没有了繁琐的指标体系,没有了统一的评价标准,没有了逐项打分、按分排队,而是先听课,再旁听评课,然后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听取校长汇报,查看校本教研资料,与教师座谈,最后是视导组向学校反馈情况。视导人员要以参与者的身份,把看到的特色与不足以及建设性的意见反馈给学校,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这样的方式实现了督导评估由终结性评估向形成性评估的转变,视导人员由“钦差大臣”到学校文化共建者的转变,打破了学校“你评估我应付,你检查我作弊”的应答模式。

  该区纬五路二小校长段立群说,视导组成员到学校,常常是走访一线课堂,与教师面对面研讨,查阅各种资料,还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了解教师,了解学校。他们认真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让人感动。

  “以前督导组到我们学校主要是看材料、听汇报,然后就是打分、下结论,回去就是排名次。现在情形完全不一样了。”金水区实验小学校长单留玉说,现在的视导人员由懂业务的专业人员组成,进校视导是潜水式的,一起进教室听课,一起和老师进行校本教研,氛围非常和谐。“最终的视导反馈也变了,不再是冷冰冰的合格不合格,视导组会把学校存在的共性问题反馈给学校,一切都很务实,对学校的促进很大。”单留玉说。

  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评价改革自然不能落后。金水区教体局副局长许士轲认为,新课改的理念要在学校落地,在教师心中生根,教育督导评估改革就必须与新课程改革同步进行。那种先进行课程改革,然后再进行评价,或先拿出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再去评价新课程的认识都是不可行的。基于此,课改实验一开始,金水区的督导评估就力图大变样。

  如今,视导人员和学校的关系变了,视导人员不再是“警察”的身份,不再将学校分成三六九等,而是以帮助者、合作者、学校文化共建者的身份出现在学校面前。用诊断代替评比,用交流代替汇报,用参与代替检查,教育督导实现了由文本到人本的转变。

  身份一变,视导人员的压力自然也大了。如果视导人员不了解校本教研的进展情况,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只说些“学校的工作做得不错”的空话,就不会受到学校的欢迎。实际上,视导人员在评价学校的同时,教师和校长也在评价他们。

  教育视导由关注“文本”向关注“人本”转变,由关注“材料”向关注“实践”转变,由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学校也不再隐藏问题,而是主动展现问题,以真实面目示人,请视导人员诊断、审视,帮助找到新的发展点,学校也因此在视导中获得更多发展提升的养分。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