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变法 (部分 转载于郑州教育信息网) Post By:2011-8-3 16:38:37
郑州变法
——河南省郑州市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创新实践纪实
编者按:郑州变法的实质在于以课改拉动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以变革促进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从根本上实施区域内每一所学校“集体致富”的真正均衡。
当课改从一校改革向以区域推进的方式逐步深入,郑州区域课改历经“由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过程,呈现了整体性繁荣。保障郑州区域课改有序推进的,不仅仅有基于教学、教研的创新,还有一系列制度创新的举措。我们所关注的就是,郑州市教育局的创新举措和鼓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创新实践。
制度的变革进程很大程度上考验着基层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智慧,也丈量着教育主政者的责任与良心,是被动应变还是主动求变?是修补还是重建?是方法的改良还是系统的再造?
今年秋季开学的新学年,对郑州区域课改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点:郑州市的课改将走过第一个10年。
课改10年,从校本教研、综合实践活动,到校本课程、课标解读,再到学校诊断和道德课堂,这些关键词可以见证郑州区域课改一路走来的旅程与足迹。
郑州变法的核心是课堂,策略是课改的区域整体推进,他们敢于“系统再造”,以六大举措作为基础保障,来建构良好的教育生态。
郑州新政:破“墙”而出
今年年初,在郑州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发布的《郑州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开宗明义指出:2010年,郑州市教育工作将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通过建立和强化市直带动、县区跟进的联动发展机制,深入实施5大工程,做好20项实事,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努力办好高质量、有特色的人民满意和发展需要的教育。
其中,体制创新被列为郑州新政的“一号工程”,具体内容是:市区开展“学区制”试点。以郑州3中、郑州7中、郑州8中、郑州57中、郑州外国语中学、郑州58中等为主体设立6个试验学区,在学校隶属关系不变、法人不变、编制独立的前提下,学区内学校实行实质性联合办学,互派师资、统一教学、资源共享。除此之外,学区内各学校不再单独进行目标考评,教育部门制定各学区的年度工作目标,对学区内各学校进行“捆绑式”考核。参照这一模式,全市各区各设立一个小学学区试点,开展基础教育各阶段同层次学校“老校+新校”、“强校+弱校”等模式探索及“教育联盟”、“强校托管”、“强校兼并”的试点运作。
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翟幸福说:郑州市区虽然优质资源较多,但分布一直不太均衡,在“资源一校所有”的传统观念下,造成资源无法最大化利用。要实现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就要打破传统的“资源固化”观念,从教育自我封闭、自我循环的“圈圈”中走出来,树立开放的大教育观,形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资源开发、利用、分享的共识。有媒体评价说,“学区制”改革将是打开学校“壁垒”,推进教育均衡的一把金钥匙。
与“学区制”改革同时进行的还有“一校制”试点改革。其核心内容为,确立各乡镇中心校的主体地位,其他定点校均作为办学点或分校,由中心校对乡镇内学校人、财、物实行一体化管理,统一配置师资和教育教学设施,统一规范教育教学,统一考核。也就是说,“一校制”试点乡(镇)将所有中小学合编成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老师都隶属于主体学校,并由其统一调配管理,教学设备和资源共享。
翟幸福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农村办学规模较小,一些学校不能开齐课程,有的学校一个教师要承担多门课程,城乡间、乡镇间、学校间师资难以合理流动,制约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有的小乡镇随着人口减少,只有一所小学和幼儿园,镇中心校却仍有10名管理人员,不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更不利于工作。
位于郑州西部的荥阳市率先启动了“一校制”改革。今年3月份新学期伊始,在荥阳市高山镇中心校工作了十多年的会计张宝国来到镇中心小学工作。自此,该镇中心校取消了所有行政人员。这标志着荥阳市乡镇“一校制”改革正式拉开序幕,真正建立了“一个乡镇一个法人代表、一校多点办学”的体制。截止目前,荥阳全市12个乡镇中已有一半完全实行“一校制”,其他乡镇也正在稳步推进。
“以往,各地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乡镇中心校是主管本乡镇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农村学校管理实际上是‘市(县)——乡——校’三级管理模式,存在着管理环节多、成本高、人浮于事、效能低下、职责界定不清、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等现象,由原来的三级管理变为‘市——校’两级管理,推行扁平化管理,将原来从事管理工作的中心校工作人员全部充实到教学一线。”荥阳市教体局局长王景战说。
“督县”模式:确立政府职责
4月28日,郑州市2010年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启动仪式举行。郑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总督学胡荃在启动仪式上强调,要建立激励机制,及时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结果进行通报,并且每年拿出500万元对督导评估获得优秀等次的县(市、区)予以奖励。
2004年,郑州市按照国务院和省有关要求,建立了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2005年,郑州市首次对各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进行了督导评估。经过五年多的工作实践和探索,郑州市的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已经完成了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阶段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具有郑州特色的“郑州督县模式”。郑州的督县工作主要包括“领导职责评估、教育经费评估、办学条件评估、师资队伍建设评估、教育均衡与协调发展评估、区域素质教育发展评估”六项内容。六项评估内容涵盖了县级政府及其行政职能部门必须承担的教育职责。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市的督导评估人员既有政府领导,也有各领域的专家,又有决策方面的人员。其中政府领导包括分管教育市长,分管教育秘书长,相关的市委组织部、财政局、地税局、审计局、教育局主要领导和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人员。
郑州市的督县工作主要采取“听、看、查、谈、访、议”六种工作方法进行评估。翟幸福说,督县工作既考察政府的教育决策、教育管理水平,又考察学校的各项工作、教育质量;既查阅相关档案表册、音像资料,又深入实际察看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仪器、器材、图书;既听取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汇报,又听取广大师生、社区群众对政府教育工作的看法、意见、评价;既注意评估组内部对评估信息的筛选、辨析,把握主流,把握本质,又注意倾听被评估方的意见,避免片面性,使评估具有广度和深度,评估结果可信度高。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