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中考任重道远
10年巨变,上海中考在改革中前行,在改革中越来越多地迸发正能量。其中,诸多的探索与改革带来的启示,也是深远的。
例如,令闵行区80后们振奋的是,该区探索了10年的中考改革,在当初的上海是首开先河的。时任闵行区教育局局长陈儒俊说:“当时我们的思路很明确,一是要让初中毕业生们高高兴兴地进中职校,而不是中考的‘失败者’才选择职业教育,因此,我们先把一部分有读中职校意愿且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筛选出来,让他们先通过专门的考试途径升入中职校,不用再参加统一的中考。另一个思路是减少中考科目,考试内容以教材为主,只要忠于教材的学习,都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当时在闵行区出现了教辅书卖不出去的现象,甚至有书店负责人找到教育局,希望照顾照顾他们的生意。”可惜,这场改革没能延续。
着眼未来的中考改革,陈儒俊认为,中考完全没必要弄得太紧张,不妨先“解放两头”,即把有意愿读中职校的孩子先从中考的试卷中解放出来,还要把一部分学有余力、成绩突出的学生提前分流出来,让他们不必天天坐在初三教室里跟着大家复习“炒冷饭”,而是将他们通过自主招生的途径提早选入示范性高中。然而,改革肯定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而在宝山区交华中学校长赵凤飞看来,现在中考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让优质高中招到真正符合自己办学理念、学科特色的学生,“中考改革关键是考什么,这会对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也是未来中考应当着力突破的。”
而就在今年中考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将不低于50%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这对未来的中考生来说,不啻又是一个巨大的“政策红包”。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