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政治科目 >

怎样理解高考政治学科的哲学原理(2)

2012-05-19 23:29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二、哲学“标志性”词语组合2及例析

  在……(主题、理论、观点、思想、政策、精神、规划、方针、措施、方案、经验、制度、精神、幻想、体系)的(指导、引领、启发、贯彻、实行)下,促进……(事业、活动、行动、实践)取得(成就、胜利、发展、前进、成功)等。

  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从认识论角度看,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2】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④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的哲学“标志性”词语为“…… 主题,引领……”。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的引领下,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从唯物论角度看,这表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①②应选,故本题选A。


广告资讯: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