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现在拥有一支104人的教学队伍,由专、兼职教师、特聘专家、实验技术人员和研究生助教四类人员组成:(1)兼职人员14人,其中授课教师9人,特聘专家5人;(2)专职人员9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60%,具有博士学位占27.8%;(3)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实验技术人员14人;(4)每年研究生助教约12人。
“中心”设主任1名和副主任2名,负责实验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心主任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从事教学和管理多年的教授担任。专职实验技术人员24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负责实验课的准备、仪器的维护、维修、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等工作;实验课教师与相关教研室及实验技术人员协同负责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实验项目、实验内容的确定,以及实验课的讲授、指导,实验课程考试以及实验教学改革等。
所有在编人员均执行学校统一的岗位聘任制,参加年度述职与考核,择优上岗。专职、兼职教师负责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全程教学;实验技术人员负责实验课程的准备与安排、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生助教协助主讲教师负责某一课程的实验教学、辅导与考核。设立重点岗位津贴,完成任务的高级实验师按教授、副教授同等岗位发放。
3-2-2实验学科带头人
1.康振生,1957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者,负责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室,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唐 明,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微生物学科带头人。
3.梁宗锁,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生命学院院长,陕西省中药指纹图谱与天然产物中心主任,校拔尖人才与植物学学科带头人,主编《药用植物学》等8部教材。
4.韦革宏,1969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校拔尖人才,校微生物研究中心主任。出版专著1本,教材3本。
5.张改生,195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创新团队支持者,遗传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32年来一直从事小麦雄性不育理论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撰写专著3本,参编专著3本。
6.郭蔼光,194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化学学科带头人,主编、参编了《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等多本全国和地方性生物化学教材,获国家专利1项。
7.陈彦生,1955年生,研究员,植物标本馆馆长,主持中国科学院数字化标本馆重大科研项目,完成了55万份植物标本中的30万份数字化。
8.胡景江,1958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植物生理学学科带头人,负责生物科学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9.杨淑慎,1958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负责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细胞工程实验室负责人,主编《细胞工程》等教材。
10.孙 群,1955年生,教授,药用植物学学科负责人,负责药用植物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主编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植物生理学研究技术》等多部教材。
11.慕小倩,1964年生,教授,植物显微技术实验室负责人,主编《杂草学》、《植物学》等4部教材,近年主要从事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及杂草科学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多项科研项目,公开发表论文30多篇。
12.魏安智,1961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持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植物生态学带头人。
13.郭泽坤,1969年生,博士,副教授,负责基因工程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主编《生化实验技术》等教材。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