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化学学科 >

台州教学研究网

2012-08-22 17:17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征求意见稿)

 

一、《化学1》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方法和使用说明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因而在整个高中学科教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化学1》是高中化学必修部分的第一个模块,承担着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衔接、为高中学生学习化学打好基础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任务,因而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教材的宏观体系看,《化学1》注重把学生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相结合考虑,因此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而更多考虑其知识内容的切入、难易程度等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无机元素化合物按元素周期表族和周期编排;化学理论由物质结构、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各自形成体系;有机化学按烃、烃的衍生物、糖类油脂蛋白质编排),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

《化学1》四个专题与社会生产生活及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

专题

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

学科知识体系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

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

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

专题三: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化学1》不仅在专题内容选择与编排顺序安排上贴近生活,结合实际,而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要渗透上述理念进行教学。

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具体而言,不同的栏目有着不同的教学功能,如:

“你知道吗”: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联系自己原有的经验,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

“活动探究”:让学生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乐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材料,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交流与讨论”: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学生充分表现聪明才智和丰富想象力提供机会。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周密分析教材的微观结构,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化学1》包含了较多的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可持续发展观念、化学方法、原子和物质结构等内容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要充分注意把握尺度和方法。

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教师要高度重视《化学1》中化学概念的教学,并采用比喻、图片等生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启发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现象到本质等多角度、多层面丰富和发展对各个概念的认识。

化学基本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化学基本原理可以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化学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学习物质的性质与反应的必要基础。教师在设计化学基本原理的教学活动时应努力再现化学基本原理的发现和推导过程,重视在相关物质性质教学中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

《化学1》中所涉及的元素和物质均较为典型,教师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应尽可能从学生身边的物质、生活中的现象出发,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强调基础、掌握要点、注重比较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切忌任意扩展,脱离教材的主线。

《化学1》试图通过对海水、矿物等资源的描述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充分重视“绿色化学”等观念的教学,努力使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与化学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发现、新成果、新方法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化学与个人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更深刻地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化学1》教学的又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各种资源(如用模型法、假说法研究原子结构的演变、用定量研究法研究化学变化、用实验法和比较法研究不同浓度溶液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通过实验法和类推法等掌握相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认为,在《化学1》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与初中自然课程中化学部分内容以及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化学1》在很多方面都是初中自然科学内容与选修内容的桥梁和衔接,不少内容既是初中知识的延伸,又是选修内容的基础准备,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个特性,在学科教学中既不老调重弹,又不能走得太快,努力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二是正确把握基础知识与探究活动的关系。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了原有学科教学知识体系,因此往往会把教材中最富个性和特点的探究活动等栏目丢在一边。事实上,学生通过假设、观察、实验、交流、推理、归纳等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更有价值,更富“含金量”。因此,教师绝不应忽视教材中的这些师生活动,把化学基础知识教学与化学研究方法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当然,教师同样不能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活动中而忽视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

三是课时要求和教学容量的关系。表面上看,化学必修内容几乎涵盖了原有化学教材的全部内容,而课时却大大减少。正确处理好这对矛盾,关键是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要求,站在课程的高度,用全新的理念来审视《化学1》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广度,顺利完成《化学1》的教学任务。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一、课程标准内容

1.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        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3.        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4.        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5.        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6.        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7.        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8.        初步认识物质微观结构,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二、教学要求

下表中按教材编排顺序将教学内容要求分三个层次要求:

基本要求:全体学生应在本节学习时掌握的内容。

发展要求:有条件学生可在本节增补;全体学生在必修课程结束时掌握的内容。

说明:不宜拓展(留待选修学习)的内容;超纲的内容、已删除的内容、限定深广度的内容。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