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材料如何一一鉴别? 评价统一格式,尽量电子化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材料的使用,《意见》作出了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方面是用于学生教育时,由高中学校进行;另一方面用于高校招生时,由招生院校参考。
“如果对所有的学生材料一一进行鉴别,这个工作量可不小。”据悉,在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过程中,已有部分高校进行探索,要求考生在申请表中如实 填写中学阶段的学业水平、学科特长、社会公益、文体活动等情况,之后组织专家评审组对申请表进行详细分析。但自招报考人数多者也只有一两千人,鉴别容易。 高考[微博]录取时,报考人数较多,高校在对学生综合素质鉴别上很可能力不从心。
“格式不统一、名称不规范等问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给高校带来了许多不便,这也是综合素质评价难以大范围推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清华[微博]大学[微博]招办主任于世洁建议,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需要统一格式,并尽量电子化。
社会活动造假咋办? 五个程序保证公平真实
“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有的人要是造假咋办?”记者了解到,无论是高中生申请国外大学,还是在各种评比中,每年都会出现部分学生材料不实的情况。
为此,《意见》中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个程序: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材料使用,五个程序前后连贯,环环相扣。做到学生的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
“我们认为诚信体系的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我们机制和流程设计得科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本身就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发 展。”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表示,综合素质评价一旦被参考,大家最为担心的就是真实性和公平性,但只要我们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公示、质疑和审核机 制,就可以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确保记录的真实客观性。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