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王殿军:建立基于事实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014-12-16 15:49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中国教育在线从教育部了解到,《 》印发,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王殿军对此作出了解析。

  作为高考改革重要配套文件之一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已经正式发布。此前,社会各界对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实施的问题比较担忧,认为现行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难以满足改革的需求,不具备参考价值。只有建立一个基于事实、易于使用、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新的综合评价体系,其评价结果才能在高校招生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强调基于事实进行评价,满足客观性的需要;基于学生高中的全过程的实时记录,满足记实性的需求;基于中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个性培养的各个方面,满足完整性的需求。综合素质档案的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公示审核程序,能够满足真实性的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监督和追责机制,才能满足诚信性的要求。由于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持续三年的过程,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其中,所以评价体系必须简单易用,不能过多的增加负担,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适用性的需求。由于基础教育的发展还没有达到均衡,为了增加综合素质评价的适应性,这个系统必须是易变通的,以便于不同地区和学校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殊情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地区差异性的需求。

  在这次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加入对于基础教育的积极影响是最深远的。大家普遍认为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本次高考改革最大的价值体现,其意义远远超过对考试科目的改革。高考改革不仅改变获取总分的方式,还从无到有地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意义十分重大,是一次大改革,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内容的落实和实施又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结合我们在学校的教育实践和我们对综合素质评价问题多年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完全能够建立起一套基于事实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而且能够在高校招生中发挥重要的参考价值。

  《意见》专门强调要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把能够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应该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档案必须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客观记录组成,客观记录除了确保客观真实之外,也必然有一定的选择性。我们要选择那些在学生成长过程能体现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内容,具体而言就是能反映出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内容予以记录。当然,记录方法与流程、公开与监督等也是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非常关键的内容。

  《意见》已经对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作了规定。我们只要在具体评价体系的建立中,把握好每个模块所要记录的具体内容就可以确保方案的落地实施。

  例如思想品德这个模块主要记录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法守纪等方面的表现,具体落地的时候应该着重记录学生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等,这样可以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反映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理想信念等。关于这个模块,我们可在考察学生日常操行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情况。我们鼓励学生做社会公益但有的学生可能不愿意,只要做了,就要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