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多所高校科研经费报销收紧(3)

2014-10-28 15:14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追问

  高校教师为何“拼命”花科研经费?

  在采访过程中,数位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认为,科研项目“硕鼠”频出,一方面源于监管源头存有制度漏洞,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某些不合理的政策安排,迫使大家违规操作。

  供职于南方某高校的青年教师吴刚(化名)就曾遇到过“拼命花钱”的尴尬。据他讲述,自己曾参与教育部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某一重点项目,“这个项目2010年11月申请成功,次年2月项目经费额度下来,要求我在7月之前就得花去70%的经费。我们人文社科类学者,不可能像理工科那样购置实验室设备。当时凑发票都快疯掉了,什么样的招儿都得用上。当时一口气买了两台笔记本电脑,充作设备费报销。”

  另一位大学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就北京高校范围内,青年讲师的平均工资大致税后6000至7000元,各个学校也有一些补贴,但都不太多。青年老师面临结婚、生子还有买房等生活压力,如果不申请科研项目,养家糊口确有些为难。

  “手里如果有课题,自己就会相对富余。比如我今年两个课题,每个课题10万,一般用2至3年分批给你。但往往是课题还没开始做,就得通过发票报销经费,一般首年要求报销60%至70%的发票。”他还表示,文科学者,除买书外,都几乎无花销。“课题费里还没有人员劳务,人很累,却没有价值体现。”

  内存

  性学第一人因科研经费“被退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等人承担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有关课题,因涉嫌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这位“中国最年轻的院士”,日前已被依法批捕。据公开披露的信息,李宁仅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获得的项目就至少22项。

  被誉为“中国性学第一人”的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教授因“科研资金使用不明”而遭到了行政处分,从二级教授降为三级教授,退休年龄也降为60岁,目前已退休。潘教授长期主持对中国性工作者的大型访谈,有媒体称,因给性工作者访谈报酬却无法开具发票,“科研资金使用不明”与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