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近年就业难专业 浙江十专业“上榜”(2)
2014-10-17 05:06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人
不少“躺枪”学生感到意外
“我们的专业上低就业率榜了?”听到这个消息,3年前从浙大城市学院法学专业毕业,现在在老家丽水松阳县政府法制办工作的汤柳明显得有些意外。
他告诉记者,自己毕业找工作非常幸运,投了不到五份简历,就被三家还不错的单位同时录取。而据他所知,班里其他同学也都顺利找到了工作,而且30名同学中有三分之二都从事了本职工作。
现在在杭州一家上市公司做宣传工作的姑娘小虞,2年前从浙江理工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没听说我们班有谁没找到工作的。”不过小虞也坦承,不少同学找到工作还是靠了家里的帮忙。
而上榜专业中,古典文献学显得尤其神秘。“这是中文系下的一门学科,对口工作主要是去古籍部整理古籍档案或者高校任教。因为专业性较强,多数同学会选择继续深造,哪怕是毕业季也不大有人讨论就业。”浙大人文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2010级的学生方方(化名)说,他们全班只有10个同学,除了2个同学因为学习双学位等原因延迟毕业外,5个同学选择了读研,1名同学去支教,1名同学选择了自由职业,只有1名同学就业,转行做了文秘,“榜单的统计不具备广泛意义,例如我们整个班就10个人,只要有一个人改变决定,就是10%的浮动。”
高校建议解读榜单要全面客观
这份榜单自发布后就在网上被大量转发,而多位高校招就处的负责人也想提醒大家:解读榜单要全面客观。
“上了榜单的多数是热门专业,开设的高校多,毕业生人数也多。不同类型高校办同样专业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就业率被平均后,就相对被拉低了。”浙江工商大学招就处吕处长说,如果上榜专业是高校的强势专业,考生完全不必担心就业,相反,学校还会有一定的就业渠道。
实际上,除了就业率,其实就业质量也是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有些专业虽然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并不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招就处陆副处长说,相比按就业率选专业,考生更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当然,陆副处长也并不赞成完全用就业率来衡量专业存在的必要性,否则就会让高校教育趋从眼前利益,“北大的古生物专业只有1个学生,按市场需求,它并没有存在的必要。但从国家宏观考虑,就应该设置这个专业。”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