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吹着我和山岗/我面前有一万座村庄/我身后有一万座村庄/千灯万盏/我只有一轮月亮”,在一首名叫《流浪》的短诗里,上海交通大学柒叁(笔名)的侠士豪情、游子逸气与温情展现无遗。在喧嚣的生活里,一首浸染着青春的诗歌,是否会给人丝丝的触动和浸润?
近日,由上海交大学子策划组织,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指导,以上海交大团委和研究生会微博为平台的2014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落下帷幕。全球828所高校的青年学子咏诗、赛诗,玩转了一场诗歌嘉年华。
现在还有人写诗吗?万一没人投稿怎么办?
在很多人看来,诗歌在上世纪80年代繁荣了一阵之后,逐渐成为边缘化的艺术。
这次短诗大赛,最初只是几位有诗歌情结的研究生的小策划,由上海交大研究生会微博团队发起组织,“筹备的时候很忐忑,不断有人问,现在还有人写诗吗?万一没人投稿怎么办?”一位筹备者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担心。
出人意料的是,活动在微博上一亮相,就得到了广泛响应。上线第一天,组织者就收到了160多份投稿。短诗大赛的征集持续2个月,全球共有828所高校的学生投来6528篇参赛作品。
与其说短诗大赛在全球大学生中掀起了一股诗歌热潮,不如说,一个小契机,引燃了年轻人心中的诗情诗意。
“谁没有背诵过《雨巷》《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谁不知道戴望舒、舒婷、海子?其实,几乎每个中国大学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诗歌体验。”总策划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马仁义说。他介绍,举办这次大赛就是为了鼓励高校大学生用原创诗歌来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大赛初评由140名来自国内79所高校的研究生担任,他们评选出来的118篇晋级作品,交给17位媒体文化记者、编辑共同打分,复评出72篇作品,再由10位专业评委执行终评。由于佳作太多,原定的32个获奖名额最终被扩大到52个。
拿下特等奖的《过故人庄》被称为现代版“乡愁”,得到了网友和专业评委的一致好评。美国南加州大学康苏埃拉的《你无法两次在镜中》与天水师范学院文刀的《以倒叙的方式还他一条生命》获得一等奖。值得关注的是,获奖作品中,约1/3出自非文学类专业学生之手。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