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罗崇敏:高考改革仍是唯分数论 但改比不改好(6)

2014-10-13 14:17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谈人生经历

  并无大理想只追求做什么像什么

  罗崇敏说,其实他也没有多大理想,多高的追求,只是追求做什么像什么,“扫厕所都想比别人扫干净一些”。在不同的时期,做了顺应潮流的事情。“我早年的选择都是被动的。初中毕业成为下乡知青,原可以被推荐读大学,第一次名额被别人顶掉了,第二次自己干脆不愿意去了,直接到县城化肥厂当了工人。工人当了9年,化肥厂倒闭了,我又被安排到江川一中做炊事员。”

  做炊事员时,罗崇敏萌发了做老师的念头。“在化肥厂时我带了几个徒弟,出去进来被人叫‘师傅’,自我感觉良好,到了学校里跟老师们走在一起,学生叫他们老师,还是叫我‘师傅’,那感觉就不一样了。心不甘。”为此,罗崇敏拿起了初中课本,考高中,考大学,一路读了博士,成了博导。其中,光专科文凭,就拿了3个,博士连考3年才如愿以偿。“能够坚持下来,一方面是因为那个时候,‘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大家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了,读书是潮流;二是我已经把读书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天不看书就感觉不对劲,不习惯。”

  38岁时,读书带来了罗崇敏最重大的人生转折。“当时我已经从学校炊事员,升为学校缮写员(刻蜡版)。县政府办公室需要一名秘书,我正好有一张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函授秘书专业学历,就幸运地被选中。那个时候,我想,都快四十岁了,这样子已经很不错了吧。没想到没过两年,又让我任副县长。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知识匮乏和能力的恐慌。”罗崇敏打趣说,“我在学校打杂时,一次县教育局长来视察,校长让我倒开水。我胆小不敢抬头,倒了三四次水,都没看清局长什么样子。现在轮到我要在众人面前讲话了,惊得浑身打颤。唯有继续学习,充实自己。”

  罗崇敏坦言,从副县长一路向上,到州委书记、教育厅长,读书对他的升迁起了很大作用。“但我一开始读书,并没有功利的想法,但是读的书多了,能力上去了,功利自然来到了。现在不少三四十岁的干部,觉得自己好像升官无望了,就过上了‘动物般’的生活,整天吃饭、打麻将。其实倒上一杯茶,拿起一本书,把自己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学会跟孤独相处,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