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高考“指挥棒”调整 将倒逼基础教育改革

2014-09-22 11:07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明确提出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和等级性两档、高考招生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等。沪上教育专家认为,随着高考“指挥棒”调整,它给基础教育留出了空间,将倒逼基础教育改革,并且对其提出更高要求

  终结“压缩饼干”,重建教学秩序

  新高考亮点之一是将高中学业水平考分为合格考和等级考。合格考中,每门课程学完即考,称为“一门一清”;等级考中,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3门,按等级比例计入高考总分。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调整从表面上看,高中排课表将随之产生变化,实质上是对调整高中教学秩序的有力一击。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如今为了应对高考,一些高中教学变成“压缩饼干”,高中三年课程安排往往挤压到两年内完成,甚至1年半,原本3年的课程安排不断“往前挪”,最后花1年或者1年半时间反复操练,应对高考。一些高中,往往在学生刚读高一时,早早就将文理科分好,使得学生被迫提前“站队”,到了高三发现不适合,再转方向已经晚了,学生很痛苦。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指出,被称为“小高考”的高校自主招生放在高考前,也让高中3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高考模式是课程调整设置的导向。”上海中学原校长唐盛昌指出,以前是所有学生基本学习相同的课程,新方案鼓励学生按照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获得多样的知识结构,为将来深造发展作准备,“这根指挥棒的信号,决定了高中校长必须关注高中课程的选择性,而不是简单地将课程前移。”他认为,合格考和等级考将高中课程选择性区别开来,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今后高中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样,比如可能出现“走班制”教学,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课时安排完全不同;高中对教学设计也会灵活多变,比如可能出现大学的“大课”安排,以合格性考试为主,参加等级考的学生另外加课等。  突破文理界限,符合教育主流  教育界人士认为,“文理不分科”早在去年就明确为中国高考改革一大方向,这在上海方案中得到体现,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此番高考改革是从“6选3”开始打破“文理分科”的。3门科目的“组合”可以多样化,完全可以做到“文中有理”、“文理混搭”。对此,唐盛昌分析,它突破了文理分科这一界限,学生在接受高中教育的过程中,将自然建立学科群的概念,根据自己的偏好、特长选择不同的学习科目,学习的选择性和自主性会大大增强,“这是符合国际教育主流方向的。”  “过去是多考一分,斩掉千人”,复旦附中原校长谢应平颇有感触,他认为,改革方案中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改变这一局面。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举例:前段时间有一个学生被海外名校罗切斯特大学录取,理由是“他尝过了世界上所有品牌的方便面,意味着他对事物表现出的持续兴趣和毅力”。叶志明认为,教育公平绝不是简单地等于分数公平,对人的评价应该有丰富多彩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