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民间版方案最终并未被官方所采纳。据此,杨东平教授进一步表示,这次出台的《实施意见》,从操作层面来讲是围绕着考试科目而推进的改革,并不是一个“目标模式的改革”。
为何专家以及民间智库的建言,最终没有被吸纳到正式文件中?
有熟悉整个起草过程的相关人士分析:在整个改革方案草拟过程中有三种力量在参与,并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分别是教育部的专业司局、专家智囊以及中央政府。
教育部的专业司局在方案起草过程中,更多强调以科目改革为主;专家智囊群体则从教育改革的本身出发,更多关注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而在中央政府层面,则从更大的格局来思考这个问题。
“这次改革讨论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教育部的专业司局,他们是主管部门。”上述熟悉整个起草过程的相关人士表示。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